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7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一张纪念照,留影者在照片背后写道:“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从留影者的做法和心境,可以发现(     

A.变革与传统的复杂联系B.革命与改良的艰难取舍
C.潮流与逆流的反复斗争D.先进与落后的激烈碰撞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与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下图为某一研究主题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档案
1上海市档案馆藏档,上海市社会局档案,全宗号Q5
2北京市档案馆藏档,北平市社会局档案,全宗号J002
二、近代报刊
1申报
2新青年
三、专著
1唐宝林等:《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李剑农:《中国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四、期刊文献
1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历史教学》,2007年第7
2李长莉:《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6
根据参考文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该论文可能的研究主题,并阐述理由。(要求:使用不少于三种类型的参考文献,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参考文献

一、档案

1.上海市档案馆藏档,上海市社会局档案,全宗号05

2.北京市档案馆藏档,北京市社会局档案,全宗号J002

二、近代报刊

1.申报

2.新青年

三、专著

1.唐宝林等:《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李剑农:《中国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四、期刊文献

1.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历史教学》,2007年第7

2.李长莉:《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6

(注: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与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上述材料可作为某一研究主题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该论文可能的研究主题,并阐述理由。(要求:使用不少于三种类型的参考文献,明确史料价值,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4-08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912年陶然亭茶馆开张,特设有一球房,据称是要提倡西方“文明”“健康”的娱乐。悦来茶馆是成都新式娱乐的先驱,它首次把话剧搬上成都的舞台。这些现象说明(       
A.崇洋媚外风气十分盛行B.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C.西方文化影响日常生活D.自由民主思想已普遍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女性地位变化】

材料   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近代以来,中国女性权利和地位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时间事件
1898年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在上海诞生。
1905年上海、广州等城市妇女开展了自发的抵制美货的反美爱国运动。
1907年在收回利权运动中,上海女界保路同志会为沪杭甬铁路收回商办作出了重要贡献。
1909年中国已有公私女子学堂308所,女学生总数多达14054人。
1912年在湖南女性唐群英等人发起组织下,“女子参政同盟会”成立,为女性参政而斗争,多次向参议院递交请愿书。
1919年-1923年各地建立的比较有影响的主要女权组织共有20多个。
1931年-1949年宣传女权的活动更加广泛,女性地位空前提升。我们熟知的政坛风云女性人物就有宋美龄、宋庆龄。

——摘编自《我的社会思想萌芽——关于中国女性古代社会地位问题的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女性权利及地位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女性权利及地位变化的原因。
2023-03-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A)
6 . 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摘编自李维清主编《上海乡土志》

材料二: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持续了三个多月。它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此后八年间,日军陷入泥沼般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最终被彻底击败。……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誉“八百壮士”,称其为“民族典型”。

——摘编自《资深外交官厉声教追忆老上海的抗战岁月》

材料三: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转型较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淞沪会战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3-03-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商人想在中国开西餐馆,他最有可能选择的地方是(     
A.上海B.长沙C.重庆D.北京
2023-03-0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摘自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未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与国家、民族联系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防疫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
2023-02-2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晚清上海报刊发文讨论俭与奢问题,有文章指出“假设一邦之富人食必糙米,服必粗布,用必粗恶之具,则营业工匠自食其力之民又何以自鬻其技能?民不能自富,国有何由富乎?”这反映出当时(       
A.追求奢靡已成为社会的主流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洋务运动追求富强效果显著D.维新变法引领思想解放
10 . 中国家庭结构的明显变化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根据调查显示,尽管一些富裕之家仍然保持一个家长主持下多代同堂的复合式大家庭,但是4-6口之家的小家庭在北洋政府时期已较为普遍。上述家庭结构的变化(     
A.标志着封建宗法制家庭消亡B.促进了人权和个性的解放
C.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普遍民意D.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2023-02-2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