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1912年1月2日,新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通电全国改用阳历后,民间却继续沿用农历,并形成了"阳历年首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生活新旧并存、中西共融B.社会习俗未因政治变革而变迁
C.民主共和的观念缺乏群众基础D.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无法兼容
2021-01-17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1届高三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世界文明交汇中,中国女人缠足在晚清成为愚昧落后的象征。进步知识分子认为没有新女性将难以抚育新国民,1883年康有为在广东创制《不裹足会草例》倡导女子不缠足并率先给自己的女儿放足,之后发起成立全国性不缠足组织,为争取女权而奔走呼喊。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请禁妇女裹 足折》,从强国保种的角度向朝廷倡议放足,希望从国家层面加以规范。1901年清廷正式以官方名义劝导女子放足,当时《大公报》《天足会报》等各种报刊大量刊载批判缠足与提倡放足的文章,一些关于戒缠足的歌谣、漫画、弹词也广为传布。1904年政府颁布《劝行放足歌》,并于1907年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明确要求废除女子缠足。

——据张德安《身体教育的历史一关于近世中国教育的身体社会史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废除缠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废除缠足运动出现的原因。
3 . 据《慈利县志》记载,民国初期,湖南省慈利县这个偏远的小城“文武礼服,冠用毡也,履用革也,短服用呢也,完全欧式"。这一记载反映了
A.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断深化B.社会习俗变革的全面性
C.内地社会生活受西方影响D.机器工业产品的普及性
4 . 民国时期,城市居民虽有吃西餐、喝咖啡、穿西装的现象,但是,即使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这些现象在中国人中也百不有一。这表明当时中国城市
A.西方生活方式日益普及B.传统生活方式仍占据主导
C.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市民的消费文化日益趋同
5 . 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入注目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
C.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
6 . 1906年,上海《女子世界》不仅发起了男女双方通过报刊上预留的通讯信息进行书信往来,最后缔结婚姻的“通信订婚法”,且刊登了自由恋爱的某男士给女士的一封信。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传统婚姻遭到人们强烈抵制B.报刊以宣扬新风尚为宗旨
C.政治变革影响了人们婚姻观D.新式婚姻的社会影响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2020-09-23更新 | 1264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翌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尤。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
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
9 . 1935年《徽州日报》多次刊载离婚启示。其离婚名目繁多,有称“感情破裂,难期偕老”;也有称“妻子不守家教,永脱夫妇之名义”;还有称“旧式结婚,初非双方同意,感情日趋破裂”。该现象说明当地
A.婚恋观念日趋近代化B.旧有社会风俗完全瓦解
C.报刊媒体主导价值取向D.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10 . 1912年1月,上海《申报》刊载了某润发胶商业广告:“辫发,不容于文明之国也……考参各国卫生理发良方,每逢理发之时涂抹少许,则发软滑天然,光滑润泽”,头发“奇香扑鼻,随风袭人经久不散……真是强国强种之灵丹”。该广告折射出
A.商业活动体现时局变化B.上海引领时尚潮流
C.断发易服已成社会共识D.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