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1935年4月,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奏欢快的婚礼进行曲,57对佳偶身穿亚美织绸厂特制的结婚礼服,新娘白衣披纱、胸佩证章及扎花,手持缀有粉色绸带的鲜花,新郎蓝袍黑马褂,胸前亦佩戴证章及扎花,并合唱国民党党歌。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B.传统婚姻观念已经颠覆
C.社会习俗出现中西融合D.政治性联姻成为主旋律
2 .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民间风情折射时代变迁B.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C.西方生活成为都市主流D.新潮女性引领社会时尚
3 . 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建成供水。虽然政府委派高度充任“监督”一职,但城内旗人哄传自来水是“洋水”,怕有毒而不敢饮用;山东帮水夫(挑水为生的人)群起阻挠、刁难;加之自来水水源地较远,公司建成后经营状况持续不佳。材料表明
A.中国物质生活近代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B.封建势力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主因
C.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受到近代企业冲击
D.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9年《大公报》载:“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学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科走,到北京工读。”据此可知
①中国社会新网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③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坚持
④婚姻自由成为妇女的普遍追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1年8月28日,废帝溥仪的侧妃文绣通过代理律师向天津地方法院提出调解离婚的请求。文绣虽然最终离婚成功,但她在整个过程中始终用“别居”、“脱离”这样的字眼来代替“离婚”。这反映了
A.文绣没能摆脱封建传统束缚B.社会生活近代化的曲折演进
C.先进习俗彻底取代落后习俗D.自由平等的婚姻观念已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近代中国不同地区的婚姻观念,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上海、广东等沿海城市风气开通,男女接触不避嫌疑,自由恋爱之风日盛。
华北地区的文明结婚程序是:男子向父母公开自己的择偶标准并得到许可后,再由介绍人安排男女见面,双方同意后便可以商订婚约。
广大农村地区依然盛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
A.社会风俗发展不平衡B.对外开放使人们婚姻观念变化
C.国家政策实行新习俗D.近代社会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道,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据此可知
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B.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D.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2021-04-01更新 | 928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03年10月媒体报道,“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参加乡试时只好装假辫子入场考试。据胡适回忆,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时,“还有一些激烈的同学往往强迫有辫子的同学剪去辫子”。这表明
A.断发革命成为当时社会共识B.当时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并存特点
C.维新变法运动获得巨大成功D.当时清政府对剪辫子持支持态度
2021-02-1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民法典》,其中“亲属篇”将婚约视为契约,且不再认定收授聘财是婚约成立的核心条件。此外,还废除了诸多繁琐的礼仪。这些变化本质上反映出
A.近代中国法制建设臻于完善B.社会生活渐趋近代化
C.西式风俗礼仪深受国人喜爱D.儒学伦理受到了质疑
10 . 1907年湖北一些新式学堂学生"服洋服"冠洋冠"几于所见皆是,湖北代行学司黄伯雨不堪忍受,斥之为陋习,向政府申请严禁。这表明当时湖北地区
A.新思潮影响社会风尚B.新式学堂蓬勃发展
C.官府反对社会革新D.生活方式日趋西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