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0 道试题
1 . 1912年陶然亭茶馆开张,特设有一球房,据称是要提倡西方“文明”“健康”的娱乐。悦来茶馆是成都新式娱乐的先驱,它首次把话剧搬上成都的舞台。这些现象说明(       
A.崇洋媚外风气十分盛行B.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C.西方文化影响日常生活D.自由民主思想已普遍传播
2 . 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摘编自李维清主编《上海乡土志》

材料二: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持续了三个多月。它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此后八年间,日军陷入泥沼般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最终被彻底击败。……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誉“八百壮士”,称其为“民族典型”。

——摘编自《资深外交官厉声教追忆老上海的抗战岁月》

材料三: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转型较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淞沪会战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3-03-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列举了近代几位人物对体育运动的看法。由此可知,这些看法(     
1896年梁启超“学生必习体操,而使人人可为兵也”
1928年毛泽东“加强训练,打好野操,锻炼好身体才能打敌人”
1942年叶剑英“精力的旺盛;有赖于体格的刚强...没有铁汉一般的体魄是受不了战争的锻炼的”
A.反映体育救国成为社会主旋律B.根源于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
C.说明战争胜负受制于国人体质D.呼应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同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的养成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近代化
2022-08-03更新 | 395次组卷 | 34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3年《女子月刊》以《理想爱人》为标题发起一次征文,下表是对这次征文内容的整理。据此可知,当时(     

当选征文反映的主要观点

女性理想的爱人

忠实的爱情

健全的体魄

革命的精神

不慕虚荣和时尚

丰富的学识

人格高尚

节俭的习惯

百分比

66%

50%

33%

50%

100%

66%

50%

男性理想的爱人

爱情忠诚

健美的体格

性情温和

无攀登虚荣习气

相当的学识

文学艺术修养

自立的技能

百分比

62.5%

75%

75%

62.5%

75%

50%

62.5%

A.理想爱人标准体现传统与革新B.男女平等的理想变成现实
C.近代女性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D.婚姻自由成为了社会主流
6 . 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崇尚简朴的“新生活运动”。上海遵照蒋介石《取缔妇女奇装异服办法》,开始取缔妇女烫发。然而,在风气开放的上海则遭到了广大妇女的反对,报刊也多有批评之声;最终,取缔妇女烫发的规定未能在上海推行。这反映了(     
A.妇女追求思想解放和美B.上海因攀比出现烫发潮
C.政府认为烫发有伤风化D.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发型
7 . 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是(     
A.马褂长袍B.中山装C.西装D.列宁装
2022-07-0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理科)
8 . 光绪、宣统年间,上海出现一些女扮男装的妇女,戴西式之猎帽,披西式之大衣,皆泰西男子所服者也。她们常在闹市中徒步而行,几不辨其为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B.政治运动的促进
C.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D.西方文明的影响
9 . 民国时期,西菜、西点、西式酒水饮料大量充斥中国市场,与中国菜肴、中式糕点、传统酒水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民国饮食业的新格局。据此可知,近代社会生活的突出特征是
A.欧风美雨B.丰衣足食C.古为今用D.中西杂糅
2022-05-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竹枝词三首考非何物共呼名,市上相传豆制成。色类砂糖甜带苦,西人每食代茶烹。

——摘编自颐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

牛酥羊酪作常餐,卷饼包麰日曝干,留行中华佳客到,快呼请上水晶盘。

——摘编自招隐山人《申江纪游》

荷兰冰水最清凉,夏日炎炎竞爱尝。中有柠檬收敛物,涤烦祛秽带琼浆。

——摘编自颐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

材料二 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等。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摘编自陈光《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等


(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文化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人们生活习俗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