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宣传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发挥着“时代镜像”的重要功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幅或从整体上解读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1-29更新 | 26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恩格尔系数是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在现金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下表是我国1978~201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统计情况

材料体现了1978年以来我国
A.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家庭收入因自然灾难而下降D.居民生活受国际格局变化的影响
2022-04-19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梧桐中学、俊民中学、第八中学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60年代,从工厂到农村,从学校到机关,学雷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在雷锋精神感召下全国出现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焦裕禄等诸多先进典型。由此可见.20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运动"
A.有利于新社会风尚形成B.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C.改善了社会生活的品质D.促进了广大劳动者整体索质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就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发展出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成为制约君主重要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诸多仁人志士秉承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一方面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开始吸纳与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相关要素。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从而形成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从梁启超到鲁迅,许多仁人志士对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形态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但在国破家残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并无一党一派能够提供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

——摘编自《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变迁,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公民意识。原来以集权为特征的权力价值和以领袖魅力为特征的人治(德治)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冲击,并逐渐被民主制度和法理权威所解构和取代。

——摘编自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的建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理想中的“士”应具备的品德,为此,他提出什么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阶层”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鸦片战争后价值观念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分餐制由来已久。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相继进入中原,使中原自般商以来建立的席地而坐的分餐礼仪制度遭到了强烈的冲击。唐朝时期,国人聚会方式逐渐由分餐制向会食制演变,并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宋代墓葬的一些壁画上,可以看到不少夫妇同桌共食的场景。《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用一道道精美菜肴宴请宾客的场景。明清时期,合餐制的出现促使古代饮食方式完全成熟,并延续至今。

——摘编自王仁湘《分餐与会食:古代中国人进餐方式的转变》

材料二1840年以后,咖啡馆和西餐厅传入中国后,不少中国人开始萌生好奇心态,模仿西餐宴请宾客.20世纪初期,许多具有海外经历的革命人士身体力行,一时之间全国上下“器必洋式,食必西餐”。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不断向民众普及卫生的新知识,使民众了解到“肺痨”与“细菌”、人的体液与疾病传染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得共食这种饮食文化不断遭到诟病。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推广,逐渐形成了共食与分餐、中餐与西餐兼容的中国饮食文化模式。

——摘编自林海聪《分餐与共食:关于中国近代以来的饮食风俗变革考伦》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的团队曾在《柳叶刀》上发布过一项分析:导致癌症的元凶排名前三的幽门螺旋杆菌容易通过合餐而传染。“公筷分餐”的倡议由来已久。2003年,非典疫情让这一倡议得到了重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仍未得到足够的推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舌尖上的安全”,认识到合餐可能带来疾病传播。许多百姓养成分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习惯,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的餐桌风尚。

——20205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各地出台政策推行分餐制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进餐方式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中国饮食文化变迁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分餐制的认识。
2021-02-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材料二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侵犯;欺侮),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三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四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年代

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3)材料三中的择偶标准是建立在怎样的一种经济基础之上的?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以来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
8 . 民国时的大华大戏院,由于票价昂贵、多放映外语片、洗手间用英文标示等原因,普通百姓往往无缘光顾;1950年改造为新华大戏院重新开业后,不仅放映革命电影,还将原来的咖啡室改成阅览室。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A.民众的审美趋向因时而变
B.影院社会功能与国家意识形态相适应
C.“双百”方针推动影业繁荣
D.改善观影环境可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9 . 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都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2018-10-18更新 | 104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
B.中共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和人民装的代表参加
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
D.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