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是中国婚姻发展史上重要的转型期。为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唐宋统治者强调礼法的作用,以律令形式规定了婚姻缔结和解除的原则。同时期婚姻习俗与婚姻观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唐初的士庶不婚发展到宋代的“不限阀阅,嫁娶论财。地方官蔡襄曾说:“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嫁妆)之多,汉唐时期,对妇女贞节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妇女婚嫁也有一定自由。不仅有和亲政策下的异族通婚,而且妇女再嫁也不为社会所鄙视。到南宋时,由于政府的大力推行和倡导,对妇女片面贞节的要求开始趋严。唐宋将“父母之命,媒始之言,这一准则引入法律,使父母干预子女婚姻有了法律依据,但宋代法律对女子离婚和再嫁进一步放宽限制。这些变化不仅说明了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而且对后世婚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安秀玲《浅析唐宋婚姻及其演变》

材料二   1950年《婚姻法》在全国的贯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5月《婚姻法》颁布前后,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委把《婚姻法》正确执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作为当时的首要任务,各地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展开宣传。第二阶段:19519月,中央政府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婚姻法》,并派遣工作组分赴各地进行检查。这一时期是《婚姻法》深入宣传或重点试验阶段,重点惩罚破坏、阻碍《婚姻法》干部的情况:对没有认真执行的地区予以批评,或责令没有认真执行的地区或干部作检讨,对认真执行的地区予以表扬等。第三阶段:从19531月起,中央、各大行政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市纷纷成立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负责研究情况、交流经验、编写宣传材料和接待人民群众等工作,通过让群众现场参加婚姻案件的审理来宣传《婚姻法》,以调动女性的自主意识。

——摘编自刘维芳《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贯彻实施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婚姻演变的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1950年《婚姻法》实施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年工厂职工行亚类别和性别比较

工厂类别男工人数女工人数女工比例(%)
织染12297816523457.3
机械及工具369975181.3
化学1045091355711.5
饮食品9145050116354
杂工26045395913.1
特别工场9147140.2
合计39112623339837.4

——佟新《中国女工工作史研究》

材料二   1949年,城镇女职工人数为60万人,仅占全国职工总数的7.5%。19581959年间,女职工人数猛增到700多万。至1994年,全国女职工人数已达到56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38%。19982003年,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小额信贷,直接帮助250万妇女实现再就业。2004年底,全国城乡女性就业人数为3.37亿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4.8%;全国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为4227万人,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的38.1%。妇女的广泛就业为其获得经济独立权、消除对丈夫在经济上的依赖奠定了基础。五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女工主要集中在纺织业、纱厂、烟草业,尤其在纺织业中,女工的人数大多合.上总职工人数的70%或以上。除轻工业外当时我国亦出现了很多重工业女技术人员,从事一些没有妇女担任过的工作,如交通运输、内河航行、地质勘察、建筑、炼钢冶金、机器制造、石油化工等部门,都有女工与男工并肩工作。自从改革开放后,妇女就业结构出现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女职工在建筑业和资源勘探等重体力工作的比率明显减少。相反,在适合妇女从事的第三产业等行业中的比率明显增多。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1992年在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中,女职工的比例已超于半数。在服务业、咨询服务等公用事业及商业行业中,女职工所占比率约45%。当中可见妇女就业的趋势正由五、六十年代的重工业、重体力行业向第三产业即服务性行业过渡。这种过渡是基于改革后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妇女首先受惠,因为第三产业适合女性就业,增加了妇女的就业机会,也使妇女就业结构趋向合理,更切合妇女体质上的弱点。

——刘维芳《新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巨变》


(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与20世纪初相比女性外出工作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外出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蒋良骐《东华录》卷五

材料二   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张枬《论辫发原由》

材料三   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

——《中国女性60年发型变迁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或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2)据材料三,建国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是什么?说明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0-06-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影响到中国。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示,任选其中一个时间段,结合所学,分析相应时间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的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示意图

(2)依据上述图示概括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阶段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912年北京《顺天时报》刊登章太炎征婚广告:

第一条:以湖北籍女子为限。第二条:要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第三条:要大家闺秀。第四条:要出身于学校,双方平等自由,互相尊敬,保持美德。第五条:反对缠足女子,丈夫死后,可以再嫁,夫妇不和,可以离婚。

(3)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认识。

2017-12-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图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9月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图一:清代的长袍马褂 图二:西装和中山装

图三:“文革”时期人们的穿着 图四:当代绚丽多彩的服饰
请回答:(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3)图二与图一相比,图四与图三相比,说明图二、图四服装发生变化的政治和思想因素。
(4)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
(5)综合以上认识,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6 .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年份1950199520002008
法定经假日天数
节假日
元旦1111
春节3333
劳动节1111
国庆节2233
星期日1111
星期六——111
清明节——————1
端午节——————1
中秋节——————1

图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016-11-27更新 | 2623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7届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方服饰文化有着不同的化势和魅力,但是也都有着自家的不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体开始走向创新之略。中国的服设计师们不但继承了传统装造型的简洁流杨、宽松逸的特点,而且还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的特点,故而新设计的服体变得更有美感、更加贴近身体。当时在“西风东渐”影响下,中西合的服饰或纯中式的服饰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中山装”一度成为中国学生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而“服饰”则被公认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妇女服装…中国服饰逐渐改变了原有的弊端。如今,服饰复兴,汉服热兴。服装设计师们越来越重视东方元素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甚至在国际服饰文化平台制起一股迷人的东方风。

——摘编自应品洁《浅谈中西方服饰设计的异同》等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饰创新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方风回归的理解。
8 . 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新中国偶像时代变迁统计表
时代偶像
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英模人物雷锋、王进喜、焦裕禄,革命英雄江竹筠、保尔·柯察金等。
七十年代后期到八九十年代七十年代后期:1978年数学家陈景润;七十年代末邓丽君。八九十年代:创下“五连冠”的中国女排,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文坛才俊北岛、舒婷、顾城,影视明星施瓦辛格、李小龙、成龙、四大天王,企业家比尔·盖茨等。
二十一世纪草根精英,选秀明星,体育明星,科技领军人物,IT财富传奇人物

——据刘钰雯《偶像时代变迁及现实思考》等

提取信息,说明新中国偶像崇拜的变化趋势,并任选一时期对其做出合理解释。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所呈现的基本趋势。

2018-05-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光盘行动”“民生幸福”“中国梦”等是近几年年的新闻热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

1958年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
7.98(请客)3.63.0715.2290.9268.95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以1978年为界概括老人家国庆节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的原因。

2018-05-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