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北京·期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交通与时代变迁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必先富而后能强”,“铁路为富强要图”,“购进轮船,略分洋商之利”。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874年李鸿章奏呈《筹改海防折》,第一个提出修建铁路,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晚清政府建成近万公里铁路,除京张铁路为本国修建外,其余铁路外国均持有部分股权。

材料二   1936年国民政府决定建设西北、西南和中部交通网。到1937年7月,共建成铁路2030公里,主要有:粤汉铁路、陇海铁路、浙赣铁路、江南铁路、同蒲铁路、淮南铁路等。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能够通车的铁路里程仅1万多公里,公路只有3万公里。

材料三



从交通与时代变迁的角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0-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北京专用)01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朝交通建设最具时代特色的成就,是驰道的修筑。“治驰道”是秦始皇统一后第二年就开始进行的宏大工程。对于驰道的形制,西汉人贾山曾有这样的记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道分三条,广五十步。”秦王朝修筑的驰道,东北通达燕地和齐地,南面行抵吴地和楚地,江湖之上,以及海滨的宫观,都可以一一连通。秦始皇时代,还曾修筑由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直抵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的大道,称为直道。据载,这条道路全长“千八百里”。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近代公路发展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 年)中国公路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所修公路,一般是从军路开始,以地方发动,民间集资或商人集资方式修建的。当时东南沿海处于军阀割据和混战情况下,大都各自为政,互不联系,修建的公路既无规划,又无标准。截至1927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公里
国民党政府前期(1927—1936年
公路纳入国家规划阶段
1932年,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召开了苏、浙、皖、赣、鄂、湘、豫七省公路会议,另外,还将陕、甘、青等省和粤、闽边防重要公路纳入督造之列。据统计,截至1936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17300公里
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年)这一时期新建公路如兰新、滇缅等多是在地理与自然条件恶劣的边陲地区,勘测、施工任务都十分艰巨,其使用多服务于军事,质量要求不高,而且时兴时废。据统计,截至1946年,中国公路总里程达130307公里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这一时期公路交通以军事为主。公路建设进程不大,特别是国民党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能通车的公路只剩下75000公里

——摘编自牛强强《中外公路发展对比·中国公路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道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公路建设的背景,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公路建设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
2022-10-13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反映了晚清近代化的一些成果,由此得出的结论有
时间事件主办者或推动者
1868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博物馆—上海徐家汇博物院建立法国传教士
1871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上海安装丹麦公司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开通英国商人
1877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架设丁日昌(福建巡抚)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开通李鸿章
1905年中国自建的第一家近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建立张謇
①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化先驱
②先进事物多在沿海地区率先出现
③学习和效仿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方式
④西方势力将中国作为近代化的试验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 . 铁路的建设发展,关系到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1980年英国发行的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火车铁路开通150周年的首日封。纪念的是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的,连接港口城市利物浦和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之间的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首日封中描绘了“火箭号”动力机车、各等级车厢、运羊货车、平板货车、邮车,以及运河附近的田园风光。


(1)这张首日封纪念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简述这条铁路修建的作用。

材料二   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以及行旅、厘捐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

——刘铭传1880年《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


(2)依据材料二,概括刘铭传的主要观点,并说出其观点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   中国铁路兴建情况表摘编   单位:公里

年份全国里程平均每年兴建里程
1912192713040.48213.89
1928193114238.86299.60
1932193721036.141132.88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3)依据上表,说明民国时期铁路建设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其发展背景。

材料四   


2016年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处于施工阶段的有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轻轨项目等。正在推进的项目是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美国西部快线、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横跨南美洲大陆的两洋铁路、坦赞铁路等。其中莫斯科-喀山铁路项目大部分位于高寒地区,而中国在高寒高铁建设施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两洋铁路的修建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需要穿越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从秘鲁的港口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由于中国拥有全球顶尖的高原铁路工程设计建设能力,施工周期短且平均造价低,所以中国的施工技术方案是这一项目成功的关键。

——中华铁道网《2016年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哪些项目值得关注》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中国面对全球化的角度谈谈你对高铁“走出去”战略的认识。
2021-01-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铁路发展




结合所学,解读上述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021-01-21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晚清时期在华的外国航运比例图

据此可知
A.英国控制了中国航运业B.中国民族航运业长期受到压制
C.美国在华经济实力下降D.列强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主导
2021-01-08更新 | 1409次组卷 | 7卷引用: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北京专用】
7 . 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958 年后,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论证、勘测,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从政治角度分析,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在于
A.利于西藏地区脱贫攻坚共同富裕B.利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利于沿途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沟通D.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统一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张1842年法国庆祝铁路开通的海报。1837年,在巴黎至圣日耳曼之间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从而激起了法国的铁路热。几年之间法国出现了33家铁路公司,但有很多最终破产。1842年,颁布了铁路组织法,开始建立了国家铁路系统,由国家监管,私人公司经营。到1850年,法国已有200多公里的铁轨。

——《泰晤士世界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法国19世纪中期出现铁路热的原因。

材料二最近一百年中,产业组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生产者让位给企业大亨,小公司被托拉斯取而代之,有时企业规模之大超乎想象力……一百年前的商业规模尚受到地域的限制,如今却可以覆盖全球;以前的商业订单由人或邮政马车来传递,现在则代之于信件、电话、电报和无线电来传递。

——1903年弗兰克·麦克维《近代产业制度》


(2)依据材料二概括此时期的经济特征。并回答出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投入大海。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由于地近京畿,引起朝野关注,引发了长达10余年的铁路之争。

——以上材料选自岳麓版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铁路占40%,但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比率的14%。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请回答: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分析“较之19世纪70、80年代,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蛰居上海,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革命的真理,完成了《建国方略》一书。……其中,“实业计划”部分,包括10方面,主要有:筑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公路,修4条运河……,孙中山提出了利用外资等一些重要思想,并指出“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岳麓版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4)材料五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他的这一经济思想有什么特点?
2020-09-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6届高三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古到今,交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交通的便利、行旅安全的保障、商运的畅通和驿传制度的方便,都使得汉代的人民得以免除固陋的地方之见,他们的见闻比较广阔,知识易于传达。汉代的官吏士大夫阶级的人多半走过很多的地方,对于‘天下’知道得较清楚,对于统一的信念也较深。

——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建立》


(1)依据材料分析,汉代发达的交通有哪些影响?


(2)阅读上述材料,对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2019-01-2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10 . 交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秦朝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在驿传道路上设置固定的进食与住宿处,称为“邮”“亭”“驿”或“传舍”。汉代改邮为置,“驿”的称呼广泛使用。驿置指长途传递文书的设施,提供轻车快马,速度较快。

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罗马帝国建有一套完整的道路系统。主要道路上每隔12公里设一个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快马、信使以及供政府官员使用的马车和马车夫。驿站有大、小之分,大驿站提供的服务设施很齐全,小驿站只是中转站。

—摘编自王云庆、毕牧《秦汉与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比较研究》

(1)阅读材料一,比较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的共同点。

材料二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摘编自张蕊《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2)阅读材料二,概括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发展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一些地区提供原料,而另外一些地区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过程把世界所有地区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围绕交通的作用确定一个论点,结合古今中外的史实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8-09-1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历史5月综合练习二模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