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1年初,北京电车公司成立。该公司在筹建过程中遭到各界的强烈反对。京师总商会认为“京师并非通商口岸,而民房、商店又栉比繁多,若势必兴办,定需拆毁民房",使多数商家蒙受损失,“名为便民,实则害民”。这反映出
A.城市建设损害了市民的利益B.城市近代化与旧观念的冲突
C.旧的商会组织阻碍社会进步D.北京的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
3 .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当时的上海
A.形成了立体交通体系B.新旧交通工具并存
C.放弃了传统出行方式D.以旧式交通工具为主导
2020-12-2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铁路运输始于19世纪30年代。1830年,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营运,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它全线使用蒸汽机车牵引,从而使蒸汽机车走出试验阶段,进入商业性实用阶段。它的运输完全由铁路公司经营以自己的车辆运载客货,收取运费。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成功,在英国开启了一个铁路建设大发展的时期。18351837年,形成了第一次“铁路热”,议会批准拟建铁路1700英里拟建方案不断获准,投建项目也相继完工。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占最后通车里数的70%以上。至此,英国很少再有远离铁路交通线的地方了,囊括全英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

——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

材料二   20世纪初年,中国兴起了一股创办民营铁路公司的热潮。1903年,清政府商部颁布《铁路简明章程》,其规定“无论华洋官商”,均“可禀请开办铁路”,而且“集股总以华股占多数为限”;“洋商请办”,亦“须留出股额十分之三,任华人照原价附股”,从而使华商获得了建筑铁路的权利。1903年,《铁路简明章程》公布后,即有商人筹组公司,自办铁路。19031910年的8年间,全国共有15个省设立了铁路公司先后有18家民办铁路公司应时而生。1901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总计约8200公里,其中外商直接建筑的计3700余公里,占45.1%外资通过向清朝政府提供贷款而间接建筑的计300公里,占40.3%;中国人自己建筑的,包括京张铁路在内,计约1200公里,只占14.6%而已。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铁路建设与清末中国铁路建设的不同,并分析19世纪英国铁路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铁路建设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记载,19世纪末,在上海、天津、烟台、苏州、北京,甚至江西南昌等地街头出现有人骑自行车,上海甚至已有几百辆之多。这一记载说明
A.新旧交通工具迅速更替B.新式交通工具成为城市主导
C.传统交通方式受到冲击D.城乡之间交通条件差距较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 年德国有铁路 18560 公里,1890 年增至 41818 公里,为西欧和中欧之冠。……密密层层的铁路网把德国紧紧地箍在一起。1879—1880 年,俾斯麦实行普鲁士铁路国有化,至 1900 年前后国有铁路已占很大优势。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1876 年,英国人在上海私自修筑吴淞铁路,清廷把铁路看作是奇技淫巧,担心它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以 28.5 万两白银赎回后即行拆掉。1880 年 7 月,唐山煤矿开始产煤,为了把煤运出,清政府准许修建了唐胥铁路。铁路开通后,起初为了避免火车震动陵寝,决定车厢由骡马牵引。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或是直接侵占中国的筑路权益,或是通过贷款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铁路命脉。(至 1911 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 公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用于运输和邮电建设的投资为 90.1 亿元,其中铁道投资 59.2亿元。到 1957 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已达 29862 公里,比 1949 年增长 35.8%。五年内,新建铁路 33 条,恢复铁路 3 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和企业专用线共约10000 公里。……在修建新铁路的同时,还加强和改造了现有铁路的技术设备,修建了许多复线,增加了通过能力。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德两国铁路发展状况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铁路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铁路建设时期,一英里的单轨铁路在铁轨的用铁量就达到200吨,随着“铁路热”的升温,国内所需铁矿量巨大。此外,同期英国国内煤产量的50%用于冶铁工业。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依靠铁路运输,邮局送达的信件从1839年的7600万件增长到1870年的86300万件。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

——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有很多乡僻士商,未出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商贾贩运往返其间视以为常,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如上海轮船通航后,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建设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相似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96至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较大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0倍,下图呈现了当时铁路投资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路修筑的资金来源充足
B.此时清政府重视修筑铁路
C.近代商人投资于铁路建设
D.清政府完全掌握铁路修筑权
9 . 近代以前,全国最重要的交通线是连接首都的交通线。在各地区,通往行政中心所在城市的道路是区域内最重要的道路。到了近代,中国的新式交通,无论轮船、主要公路还是航空,大多或以港口城市为起点,或与通往港口城市的道路相连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解体
B.中西贸易发展
C.经济结构变迁
D.社会动荡加剧
2018-05-10更新 | 783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第八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它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资源;
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8-02-20更新 | 6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届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