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新交通工具出现,在给人们带来出行方式的变化的同时也给他们心灵带来巨大震撼,使他们逐渐消除了对外来器物的抵触心理而乐于接受实用又实惠的新器物,并随之对外来新技术、新制造增进了了解和认识。……直到清末民初,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汉口及各地省会等大中城市,则形成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结构。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并概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021-03-12更新 | 384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有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据《元和郡县志》载,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原来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滞留下来的物产能够运出去,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辟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总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

——据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交通领域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铁路建设时期,一英里的单轨铁路在铁轨的用铁量就达到200吨,随着“铁路热”的升温,国内所需铁矿量巨大。此外,同期英国国内煤产量的50%用于冶铁工业。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依靠铁路运输,邮局送达的信件从1839年的7600万件增长到1870年的86300万件。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

——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有很多乡僻士商,未出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商贾贩运往返其间视以为常,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如上海轮船通航后,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建设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铁路建设时期,一英里的单轨铁路在铁轨的用铁量就达到200吨,随着“铁路热”的升温,国内所需铁矿量巨大。此外,同期英国国内煤产量的50%用于冶铁工业。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依靠铁路运输,邮局送达的信件从1839年的7600万件增长到1870年的86300万件。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

——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有很多乡僻士商,未出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商贾贩运往返其间视以为常,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如上海轮船通航后,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建设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相似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1878年,唐廷枢开办开平煤矿时,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建议修筑开平至北塘的铁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而获批准。旋因守旧派的反对,清政府又收回成命。唐廷枢被迫改为开挖运河,由于开挖运河失败,再获批准。1881 年6月,在英人金达指导下,铁路终于通车。但守旧派又群起攻击,清政府遂以“震动皇陵”、“伤害庄稼” 为由下令查禁,经李鸿章多方努力,铁路才得以保留。修一条九公里长的铁路,竟然几起几落,中国铁路产生之艰难,实难想象。

-----摘编|自李开第《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艰难的原因。
2020-05-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铁路多系借外款兴筑,路权之损失姑不具论,即就路工本身而言,掌理工程之高级人员多属外籍,不但薪给特殊优厚,而且常需假事权于翻译,而不肖之徒则不免从中作弊,而购料有折扣,包工有陋规(旧时多指不正当的收费常规),国家损失甚大,铁路之成本亦自然提高。

——凌竹铭《詹天佑先生年谱》

材料二   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计划地发展铁路。1953年,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到1978年,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2016年底高速铁路高达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4.9%和64.8%,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中国铁路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由英国人修筑的铁路——吴淞铁路,清政府以“妨碍我风水”为由,仅一年就把它拆除。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一一唐胥铁路,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损伤地脉”,变成“马车铁道”。

1909年,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京张铁路运营。

1911年,共建铁路8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2.18万公里。

1949年,共抢修恢复了8278公里铁路。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铁路事业进入有计划大规模建设时期。

1979年,铁道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铁路现代化建设上来。

1980年底,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从1997-2007年,中国铁路经历六次大提速。省会城市之间、以及大的中心城市之间出行进一步便利。

2005年,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

2014年,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成功,推动铁路技术创新发展。

2016年底,高速铁路达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2017年,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速铁路网络,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据《中国铁路发展史》整理

材料反映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历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中国近代铁

路事业发展的因素并分析建国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

——据《中国铁路发展史》整理


材料反映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历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并分析建国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
2019-08-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清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铁路是“富强之本”,必须“精心策划”。1895年12月6日,清政府颁布上谕:“各省富商如有能集股至千万两以上者,著准其设立公司,实力兴筑。事归商办,一切赢绌,官不与闻。”1896年,创立北洋铁路官学堂。1898年又设立矿物铁路总局,主管铁路事宜。1903年后,收回利权思潮遍及全国,成为官员、士绅及留学生的一致共识。由中国民间自主筹集资金来建造铁路的商办模式应运而生。清政府顺应时势,于12月颁布了《铁路简明章程》:无论华商、洋商,均可禀请开办铁路。1905年清政府引进机车、铁轨,任命留美归国的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摘编自江沛主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吾国向来闭关自首,深绝因拒,故当铁路萌芽之时,人民则惊疑,政府则顾虑,遂致买而拆卸之,弃其铁路于孤岛。……及后知铁路之不能不筑矣,而犹有拒外资,争路权之事,然以国力不胜,资本缺乏,争之不得,则路机与主权并落于列强之手。”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坦赞铁路是新中国“铁路外交”的典范,坦桑尼亚建国后第一任总统尼雷尔高度评价说:“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是对非洲人民的伟大贡献。”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依托“一带一路”战略,以“中国标准”的身份进一步走向国外,凭借高端的技术、低廉的成本、优质的服务、共赢的理念先后与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多国签订共建合同。中国铁路与世界各国通过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贸易互惠。中国的强大国力将会在更广泛的世界范围被世人认知,中国不再是完全依靠外国进口的技术弱国,“铁路外交”正在成为中国搭建与世界各国技术、经济、文化等友好往来的友谊桥梁。

——摘编自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为筹建铁路事宜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最终未能完成铁路修建宏愿的具体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铁路外交”取得成功的原因,并简析析其意义。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6年,英国商人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材料二   从1830年开始,几乎每户英国家庭都把自己的积蓄用来购买铁路公司发放的建设债券。从1840年到1845年,英国民间一共有超过1000个铁路兴建项目被提到议事日程。1846年被认为是“铁路狂热”年代的峰顶,这一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国会被讨论,无一不是顺利过关。随着铁路股的价格上涨,越来越多的投机资金流入这个行业。到1850年,英国建成的和在建的铁路总长已分别达到6000英里和1000英里,大致形成了今天的英国铁路轮廓。

——摘编自纪双城《英国铁路狂飙历时2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铁路20年发展予以评析

10 .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建铁路8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千米,占总比率的14%。

材料二著名教育家罗家伦在谈到詹天佑早年决心投身铁路事业时说:“我们应当回想那时候中国的朝廷、社会是如何的保守愚蒙,对于新器新知是如何的深闭固拒。光绪二年(1876年),詹氏虚年16岁,正进到美国纽海芬的海滨中学读书的时候,国内由吴淞通到上海的小铁道,方才行车,当地读圣贤书的士绅,领导着愚昧的民众,认为这件怪东西破坏了风水,危险到生命,居然把它全行拆毁,并且主张要把铁轨投入海中。在国内这种昏暗的气氛之中,这个聪明却是不善言辞的孩子,居然去学这套万人咒骂的东西,不为动摇。回国以后,也决不改业,专心致志要为中国建筑重要的铁路路线而努力。在伶俐的人看来,以为'其愚不可及也’,在这位笨人则以为‘愚公移山’是可能的。”

材料三“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因为中国工程师将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请回答:

(1)阅读材料,概括阻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有那些?

(2)结合材料,谈谈周恩来为什么称赞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

2016-11-27更新 | 304次组卷 | 6卷引用:2014届黑龙江省绥化市九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