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铁路在观念和实践上被赋予广泛的功能性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指出:“俄人坚拒伊犁,我军万难远役,非开铁路,则新疆、甘陇无转运之法,即无战守之方。俄窥西陲,英未必不垂涎滇、蜀,但自开煤铁矿与火车路,则万国缩伏,三军必皆踊跃,否则日蹙之势也。”“闻此议者,鲜不咋舌。”

——据《李文忠公全集》整理

材料二 对铁路的争论直到醇亲王奕譞等官员的上奏才一锤定音。奏折指出:“铁路之议,历有年所,毁誉纷纭,莫衷一是。自经前岁战事(指中法战争战败——引者注),始悉局外空谈与局中实际,判然两途。”官办铁路的建议终获首肯,铁路国策既定。甲午战争极大地影响了国人的观念,全国各地人民谋求保护路权,抵制帝国主义的肆意攫夺。战后十余年铁路建设呈现高潮,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京张铁路。

——摘编自周妤《论清政府铁路决策的实施》等

材料三 面对“不借助国外技术难以修成”的讥讽,詹天佑发出了“中国之事应办自国人”的响亮声音。京张铁路见证了近代屈辱历史,是自立自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工业遗产具有文化遗产的一般属性。2018年京张铁路被纳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是最有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铁路之一。

——据陈建周等《基于整体性的京张铁路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策略》整理

返观我国工学界,则所发明者尚稀有所闻……惟怠于深求,研究不足所致耳。学术虽精,道德不足,犹诸筑高屋于流沙之上……物有本末,事有先后,拾级而登,终达峰极。……惟事必豫(预)谋,通盘筹算,临时方免张皇失措之弊。……工程学子,固皆以发扬国人技术,增进国家利益为目的,各宜同心协力,不容有所歧视。

——摘自詹天佑《敬告青年工学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认为“开铁路”的好处。结合所学,简述“伊犁”问题最终如何解决?
(2)结合所学,推测材料二中奕譞上奏的年份。据此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呈现高潮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选择作答:①假如京张铁路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请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阐述中报理由。②《敬告青年工学家》被誉为“教育名篇垂青史,金玉良言启后人”,概括詹天佑对后学提出的殷切期望。
2021-11-1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11月)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英国在交通方面的巨大变革始于19世纪,显著标志是蒸汽机和汽船。而新世纪以来,英国“18世纪交通革命”的理念逐渐成为欧美学界共识。梳理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交通革命的内容从仅关注技术变革(蒸汽动力)的角度,到逐渐关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效率、交通治理体系、融资方式等更多维的层面。关于18世纪交通史研究,随着经济社会史研究范式的流行以及新材料的运用,英国历史学家韦伯夫妇、英国经济史家约翰.克拉潘、法国历史学家保尔芒图、英国交通史学者威廉:艾伯特和经济地理学者埃里克:佩尔森等人对18世纪英国交通的认识不断提高。

-------之摘自沈琦《“18世纪交通革命”:英国交通史研究的新方向》

材料二从清末民国以来,相继出现了中国近代铁路史、中国公路史、中国航运史和中国运河史等研究专著。此外,断代交通史、区域交通史也创生和发展。然而,一些中国近代交通史的研究成果或孤立地讨论某种单一的交通方式发展史,或仅探研某个特定的交通方式对中国近代社会演变的作用,缺乏真正从整体审视中国近代交通史的视角。近年来,近代交通史研究异军突起,在坚持强调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主权侵略前提下,注重对现代交通体系引入中国后引发的工业化、城市化、管理体制现代化及社会变动为特征的社会变迁研究,具有细化中国现代化的学术价值,又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

------据张学见《中国近代交通史研究再思考》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18世纪交通革命”研究取得进展的原因和该研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交通史研究的特点及启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材料二   1876年,由英、美合谋,擅自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随后,清政府出银赎回并拆除,将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全国铁路缺干少支,到1949年,中国的机车分别出自9个国家30多家工厂,人称中国是“万国机车博物馆”。由此看出,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尚去甚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81年的32年内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逐渐向西北、西南落后边远地区延伸,初步形成了铁路网络,并开始修建双线铁路以及自制蒸汽、内燃、电力机车,带动与之相关制造业的发展。1996年,京九铁路修建,大量使用本地劳动力,改变了他们离家不离乡的局面,同时也使“北煤南运”、“南粮北运”的瓶颈现状得以改观。2007年,CR系列动车诞生,高铁从上海到杭州缩短为钟,可以工作在上海,住在杭州,还使原本独立的城市文化景点逐渐形成一个整体。2017年,自主研发出了“复兴号”动车,中国高铁驶向了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

——据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李京文《铁道与发展》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交通建设较近代有哪些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交通发展是“一个国家和一段历史”的认识。
4 . 铁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下列关于近代铁路的史料。
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后不久,清政府以“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的理由,禁止火车行驶。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武汉很快发展成中国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之一。
截至1911年,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九千多里,并控制了其中的94%。
1936年,粤汉铁路株韶段通车,湖南一万余名船夫和挑夫因此失业。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修建铁路对近代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要求:条理清晰,角度多样,并有总体认识)
2010-07-30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