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食品掺假问题尤为严重。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主张积极干预食品药品领球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上兴起了一场以中产阶级为主,有各阶级广泛参与的社会进步运动,新闻媒体发动了“黑幕揭发”运动,食品药品行业是其关注的重要对象。这些运动不仅给罗斯福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且唤醒了广大的民众,最终加速了《纯净食品药品法》的出台,开启了美国食品监管的“联邦化”序幕。

——摘编自吴强等《转型期美国食品法律规制研究》

材料二   搞活经济的政策提供了致富环境,各类所有制经济企业追求商业利润的动机日益强烈,诱发变通、逃避、对抗监督执法的机会主义行为,甚至采取非法手段牟取暴利。1982年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法》)。这是中国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其篇章结构总体完备,内容体系较为完整。初步搭建起现代食品卫生法制的基本框架。1995年人大通过《食品卫生法》,标志着中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阶段。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推动食品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新时期食品安全立法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使得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束手无策。这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顺时应势出版。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最后得出结论: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79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被称为战后第五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经济滞胀并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等非周期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危机时期,各国物价持续上涨,财政状况恶化,利率居高不下。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多数国家的消费物价涨幅每年均达两位数。而利率变动则与战后前几次危机期间趋势相反,危机中不断上升,达到创纪录的高度,如英国的优惠利率曾提高到21.5%;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凯恩斯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在政策上的变化,并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2-26更新 | 21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董子高级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2月入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些历史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但有一些事件却让历史的发展突然进入加速期直至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基于上述看法,他们以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为切入点编写了一本世界近现代史书籍。以下是其目录节选:

第一章文艺复兴

……

第四章明朝崛起

……

第八章征服新大陆

第九章宗教改革

……

第三十章美国革命

第三十一章南太平洋的开辟

第三十二章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四十六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四十七章帝国主义

第四十八章中国的革命

第四十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五十章俄国革命

……

第五十九章中国崛起对全球的重要性(1978年至今)

第六十章苏联的崩溃

第六十一章“9·11”和反恐战争(2001年至今)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主编《世界大历史:62个大事件塑造700年世界文明》


请回答:请仿照以上目录格式,选择一个历史事件作为其中一个章节补充进目录,概述该事件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概述所选事件,说明理由,表达清晰,持论有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一片混乱。1930年,美国纽约合众国银行宣告破产,造成国内银行倒闭风潮,并迅速蔓延到欧洲。由于德国冻结了英国的对德投资,其中多是法国和其他国家在英国的存款,引发债权人涌向英国银行提款,致使英国大量黄金外流。1931921日,英国被迫宣布停止现金支付,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英镑价格迅速跌落,英镑对美元的比值由四美元三十七分跌到三美元四十分。英镑贬值使英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抵制了美国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多达十五个,包括英帝国所属自治领及其成员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及日本等国。

——摘编自崔树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国际经济战》

材料二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废两改元”:确立银本位,废除银两,改行银元,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货币制度仍需改革。为了阻止白银大量外流,193410月,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效果并不理想。1935年,国民政府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取缔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至1936年底,国民政府共发行法币1407亿,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定。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
2022-07-28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变得更加明智,它还可以告诉我们采取某些行动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是历史中没有明确的蓝图可以帮助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未来。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由各种因素、人物或年代共同发力的特殊产物。然而,通过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教训,来指导我们如何继续前进,同时也能得到一些警告,来了解究竟哪些事可能发生,哪些事不可能发生。我们必须谨记,应当尽可能地放宽回顾历史的眼界,如果只是一味寻找那些能够支持我们做出决定的历史经验,我们将会遇到麻烦。

——摘编自【加】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历史的运用与滥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围绕“历史事件的产生与教训”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西方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大体形成和正在形成三种典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模式特点不足
弱政府职能模式自由放任忽视和放任了“市场失灵”。将政府活动限制于主持社会正义和建设管理某些公共设施的狭小范围内
强政府职能模式国家干预无法控制和解决“政府失灵”。正如市场本身有缺陷而导致市场失灵一样,政府有缺陷且也会导致“政府失灵”
中政府职能模式第三条   道路(“中间路线”)政府对市场干预的适度性没有明确可行的规定,难以把握政府干预的“度”

——摘编自王春香《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模式演变及其启示》


材料中的“政府职能模式”蕴含着诸多启示,请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的中国。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摘编自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的角度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进行的探索。
2022-04-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凯恩斯认为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通过国家的税收制度改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缩小收入不均的幅度,从此刺激消费需求扩大;第二,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系统扩大货币数量,压低利息率以刺激私人投资的扩大;第三,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这样既可以直接扩大投资和消费,补偿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的不足,又能间接地起到刺激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的作用。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和财税政策。

——高永兴:《论罗斯福新政中是如何实现凯恩斯主义的》

材料二 在20世纪7年代,凯恩斯发起了一场导致经济学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根本转变的革命(即著名的“凯恩斯革命”)。在13年代的“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凯恩斯参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之前身)等机构(它们构成了所谓的“华盛顿体系”)的组建工作。1998年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在150名经济学家的投票中,凯恩斯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凯恩斯的历史贡献。
2022-02-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考历史原创重组押题卷第八套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近现代史重要经济理论简表(部分)

时间经济理论代表人物主要主张
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盛行重商主义“重商”“重工”与"国家干预"。认为国力增强是基于贸易的顺差所获得的财富,尽可能让别国金银流入本国
18世纪后期产生19世纪风靡欧洲经济自由主义亚当·斯密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
1936年产生凯恩斯主义凯恩斯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现货币学派布伦纳、安德森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政府需要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时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量和年增长率,以保持基本稳定的物价水平
20世纪70年代出现供给学派蒙代尔、拉弗等降低个人和企业纳税的税率,以增加个人储蓄能力,刺激人们和企业的积极性;取消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20世纪80年代后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卢卡斯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

——摘编自朱彤书《近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和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等


以“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为主题,参考表中信息,结合相关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拟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持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9-09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有效克服危机尚需时日,这期间美国的农产品价格仍将继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所以必须着眼在国内寻求一个实际能够减少农民生产过剩的有效方法……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32年到1939年,美国小麦、玉米、燕麦等主要农产品的平均价格从每蒲式耳28.5美分增加到52.3美分,棉花价格从每磅6.52美分增加至9.09美分,美国农业的总收入从390亿美元增加至660亿美元。

——摘编自王祖奇(《亨利A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

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公开声明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但是要想维护它,就要改革它。农业新政就是这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改革是一种农业资本主义结构改革,而非革命性改革。

——摘编自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减少农民生产过剩”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改革方面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在金融业和工业方面的重要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