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材料二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主要内容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
(3)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两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
2 . 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挨饿……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

材料二:罗斯福曾说:“国家对公民所负的义务乃是仆人对其主人所负的义务……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的存在……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二战以后,继罗斯福新政,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出现一个“黄金时代”。英国爱德礼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等国有化。德国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放松政府对经济控制的做法,降低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

材料四: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政府少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政策实行“引人注目的改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胡佛对政府责任的看法?从中体现胡佛怎样的经济思想?胡佛的这一思想对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据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为了“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经济危机产生哪些主要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德国经济政策与英国有何不同?两国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里根政府对美国经济政策实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元帝初元二年,关东遭灾,朝廷下旨:“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

——《西汉会要》

“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京师旧置东、西福田院,以廪老疾孤穷丐者,其后给钱粟者才二十四人,英宗命增置南、北福田院,并东西各广官舍,日廪三百人。岁出内藏钱五百万给其费,后易以泗州施利钱,增为八百万”“八月,置安济坊养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安济坊钱米依居养法,医药如旧制”。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我们补救的措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其目的在于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的失业,第二类是为了在当前紧急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救援失业者,我们社会保险立法就是解决第一种的尝试,我们的工赈计划则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尝试。

——王营宝《浅析罗斯福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两则材料,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社会保障的主要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社保措施的特点有何不同?
4 .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在1919—1939年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一一《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一一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一一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三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 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 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有何共同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美、英、法、德、意等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纷纷采取措施,^一战期间为战争目的而临时实行的统制经济再次在世界兴起,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重新发展和复兴的“良药”。此时的德国、意大利、美国和苏联等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均具有“经济统制”的特征。因此,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统制”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成为最为流行和时髦的词之一。

——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

材料二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日建国纲领》和《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标志着国民政府实施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经济方针已经基本确立。1939年3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明确宣布依于战时人民生活之需要,分别轻重,斟酌缓急,实行统制经济,正式明确使用统制经济政策这一概念。此后一直到1941年,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国民政府陆续颁布了数十个有关经济统制的具体法令,其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对包括工矿、农商、粮食、金融、外汇、物价、物资等国民经济各个重要部门进行了全面统制。

——摘编自张忠民、朱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苏联所实行的“经济统制”有何不同,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统制经济”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2017-05-19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三轮复习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失业问题,为整个国民经济衰落之象征,比年以来,吾国外受国际间经济恐慌之袭击,内因灾祸之侵寻,致农村都市,均趋破坏,百业凋敝,失业问题之严重,远非其他各国所可比拟。
——摘自《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1934年版
材料二       1930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了全国工商会议,有一组专门讨论失业救济的议案,商讨应对办法,通过率达到80%以上。提议的内容可谓全面系统,包括提倡手工业以救济各项失业者及一般无业游民足以生活不致附乱案、设立全国职工介绍事务局以资救济失业案、国民失业问题救济案、实业救济案、拟请政府厉行职业指导救济失业民众案、设立劳工介绍所救济失业案、筹设国立劳动介绍所并厉行强制失业保险制度案与拟制定劳动保护法以调协劳资而救济失业案等,力图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材料三     据统计,1929年美国四口之家贫困线标准在2,531美元(1960年美元价格计算),49%的家庭处于贫困线下。1935年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占总人口的32%。可支配的个人收入1929年为825亿美元,1933年降为452亿美元……。胡佛总统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来进行,联邦政府少管闲事,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并主张缩小和限制救济的规模。为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当时人们提出了不少方案,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34年的老年养老金计划,即汤森运动,主张凡年过60岁退休的雇员每月可领取200美元退休金。
罗斯福在1934年6月8日的咨文中说:“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这三大任务……家庭安全,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在我看来,乃是我们能够向美国人民提出的最低限度的承诺。”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基本上是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延续发展,扩大和调整。
——摘编自黄安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失业问题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解决失业问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的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4)从20世纪三十年代中美两国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8 . 政治家的演说或言论往往能反映他们的政治或经济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我们最后的一项事业,也是最重要最困难而又远远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经济建设,……开始这样一个全世界从未有过的事业,难道能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吗?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我们正在进行这一事业。我们现在正在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1921年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上的演讲

材料四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1)材料一中胡佛是怎样看待政府的职责和作用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有何影响?

(2)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表明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列宁所说的“正在纠正我们的错误”指的是当时苏俄实施的什么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归纳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佛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否认危机的严重性,继续奉行传统庸俗经济学理论,确信市场自行调节。危机发生后不久,胡佛即宣称:“对美国经济的前途或对美国企业经营的力量哪怕有丝毫的不信任,都是蠢事。

——摘编自黄安年《论胡佛总统反危机的自愿联合政策》

材料二 从1933年3月9日到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政府和国会先后颁布了70多个“新政”立法,史称“百日新政”。“新政”实施分为1933-1935年、1935-1939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在复兴和救济,第二阶段重点在改革。1933年6月8日,罗斯福在致国会咨文中称:“除了这些及时的救济和复兴任务以外,我们还决定通过重建我国经济生活的许多结构,并且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渍而对我国经济生活加以改组。”在“新政”实施期间,政府和国会总共频发了700多个法令,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实行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改革政治体制等方面。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根据材料一,指出胡佛对经济危机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0-07-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美两个世界性大国的发展道路各具特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

“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1)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结合所学说明其历史贡献。(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