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十月革命后,美国对苏俄(联)执行了长达16年的“鸵鸟政策”,拒绝给予外交上的承认。直到1933年11月16日,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影响美苏建交的经济因素包括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B.美苏经济发展的需要
C.凯恩斯主义理论兴起D.苏联经济危机的爆发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大萧条对家庭的严重影响,可从加利福尼亚失业委员会1932年11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得知梗概。这份报告说:“失业与失去收入已经破坏了许许多多家庭,使这些家庭成员……失去自尊心,摧毁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与可雇佣性……许多家庭外表上依然未变,但道德上崩溃了,他们感到没有安全,没有立足点,没有前途。……由于家庭蜕化变质,出现许多罪行:偷窃、殴打、甚至凶杀,卖淫显著增加,……喝酒和酗酒的人增多。”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5卷

材料二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1987年6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全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主要是: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单位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拥有相应的权力,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取消指令性计划制度,打破单一的计划调节格局,充分发挥商品货币关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企业摆脱对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政依附,国家对企业的活动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即从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的直接干预转为靠协调经济利益加以引导;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管理各种利益和通过各种利益进行管理。…由于困难重重,经济改革难以奏效。

—摘编自许新等《超级大国的崩溃》

材料四   “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这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大萧条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请对美国的这种应对方式做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临了什么样的问题?请对西方的福利制度做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在进行改革前实行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在戈尔巴乔夫之前,苏联还进行了哪两次改革?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欧洲走向一体化的主要经过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下,还有哪些代表性区域集团?
2020-03-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市特区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近百年来,围绕罗斯福新政的争议一直未平息。在探索“罗斯福新政”这一主题时,你认为应该如何辨析下面这些材料?

材料一 美国广受欢迎的大学经典历史教科书《美国史》(四卷本),从新航路开辟一直叙述到21世纪。书中:“国家复兴总署(NRA)实行最低工资、规定产品最低价格等缓和劳资关系的调整措施,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了作用……工资和价格下降趋势已经减弱。但当经济复兴开始,企业主就对NRA法规表现出日益增长的敌意。价格垄断剥夺了小制造商竞争的机会,限制工业产量也阻碍了资本投资。1935年,最高法院以NRA不合宪法而将其取消,很少人为此感到哀痛。……然而NRA的实验留下了永久的印记,例如规定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以及取消童工等。NRA对集体谈判的认可刺激了工会的发展。”

材料二 1937年2月美国艾奥瓦州马歇尔镇年仅20的一名女工在给一名劳工观察员的信中:“我们在一家羊毛原料厂工作,处理被人丢弃的破旧衣服。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小时,四周都是污垢和灰尘。回到家后又累又难受,满身肮脏,感觉恶心。我们整天工作,但工资很低,平均工资只有16美元。我们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和灵魂不必依赖他人的施舍。国家复兴署是什么?所有这一切又是什么?我们整天处理沾满病菌的破旧衣服。肺结核在不卫生的条件下蔓延,我们就是大萧条的奴隶!……我祈祷你能改善我们的工作条件,这是绝望中的希望。……请给我们一份新的工作吧,”

材料三 《重建美国人的梦想》出版于1979年,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该书作者认为“美国人的梦想”,是指“纯粹自由放任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书中批评罗斯福及其新政:“他在协助摧毁美国人的梦想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这一步是靠通过执行政治上对他有利的‘敲富人竹杠’的税收政策来完成的。此项政策产生了如今在我们社会内如此普遍的‘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以及经济上起破坏作用的从摇篮到坟墓一辈子有社会保险的思想。”


2020-05-3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大兴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兴起于15—18世纪早期的重商主义以英国托马斯·孟为代表,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来自于对外贸易,争取外贸顺差,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增加金银财富。18世纪中晚期,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认为价格是市场调节的“看不见的手"。1936年,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些年来,我们既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经济日报刊评: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结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前,近代中国政府对外贸易入超本已成为社会常态和趋势。但是自从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中国入超情况更加严重。1926—1929年入超数控制在250000000关两左右,到了1930—1933年猛增到556605240关两。大危机过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开始萎缩,中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半殖民地附庸,情形当然也不例外。

——摘编自罗红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入超激增问题研究一以1929—1933年经济危机背景为中心》

材料二   1926—1938年世界产出、世界贸易变动(主要为西方四家)情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6—1938年世界贸易发展状况,联系材料一,分别说明1929年经济大危机给中西方对外贸易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 1921 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第 42 卷)

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头等强国崛起和持续的决定性条件就是具有世界历史演进意义的重大创新,即在基本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式、政治文化思想方式以及国际关系方面有世界历史性的创新。……随后的英国也是依靠几大历史性创新而成为世界十九世纪末的霸主:第一是政教分离、宗教宽容;第二是现代国家财政制度,主要是光荣革命以后形成的制度;第三是另外两项世界历史的大创新:工业革命、自由贸易体制取代殖民体系,所以英国很快登上更加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

材料二   传统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自动校正的体系,在自由放任的情况下运转得最好。……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   中国创造了一次经济飞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四年间,毛泽东领导下的政府开始使经济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鉴于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经济改革,推翻最初采取的一些政策,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的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中国日益接近全球经济超级大国这一地位。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登上更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他”改变美国传统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改革之前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有何异同?改革之后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最大相同之处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所述英国、美国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分析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8 . “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高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农业问题,并发现了一些规律。

探究一古代中国“僇力(lu齐心合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反映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简述实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政治背景。

探究二战后苏俄(联)

表1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2)概括表l中数据所反映的变化,依据表2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和积极作用。

探究三危机中的美国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摘编自2008年8月《大生》


(3)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

探究四80年代的中国与苏联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4)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对苏联的趋势加以解析。
(5)综合上述研究,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2020-03-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6月的“农业信贷法令”把信贷业务合并为土地银行、生产信贷、中级信贷和合作信贷等四类,并且大大地扩大了当时的信贷范围。农业调整局把注意力集中于棉花、小麦、玉米和烟草的减产。联邦剩余产品公司收买剩余产品,把他们分配给各州救济机关;通过防洪工程划拨大批款项修筑各州之间的公路,以及划拨大量资金使农村电气化以大力支持农业。

——《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新政中的农业措施,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3—1958年中苏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020-09-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商业贸易与经济发展

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经商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人自为战”,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商人地位的提高,人们从商观念的转变,商人队伍的壮大,商业竞争的激烈,以致在商业战线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喧闹局面,终于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商业革命”,正是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全国各地相继崛起了不少商人群体。

——摘编自杨涌泉《中国十大商帮探秘》


(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提取上述图文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说明这一观点。

1801~1850年英国外贸额增加了6倍,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两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向英国这个“世界工厂”“殖民帝国”提供原料和粮食的附庸地。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1932年的工业生产与1929年相比,美国下降了46%,德国下降了47%。国际贸易总价值减少65%以上。为摆脱危机,各国起初“各自求生”,采取“以邻为壑”的措施与政策。1931年11月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美国国会也于1930年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税率的关税法《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实际平均税率达53.2%。国际贸易体系在各区域贸易集团圈和各国关税壁垒的作用下,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30年代国际贸易额大幅减少的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若干大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中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年中国加入20国集团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趋势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2019-12-2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