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武汉三镇(汉口、汉阳与武昌)得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其中汉口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1862年汉口设立海关。1867年对外贸易额仅3500万海关两,1902年达10.32亿海关两。1889年,张之洞在汉阳兴建“汉阳铁厂”,1893年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1898年又创办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906年,浙江商人宋炜臣等人筹办了“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供水人口约10万。

——摘编自刁莉《九省通衢的近代汉口》等

材料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部分)成就数据表   

类别 20012020
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4.3%14.7%
制造业增加值3.5万亿元26.6万亿元
服务出口额3243亿元1.9万亿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570亿元1.1万亿元

——摘编自薛荣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回顾与展望》等

材料三   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

——摘自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武汉三镇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0世纪以来典型史实对“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进行论述。(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2023-04-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启动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开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又被称为“公共救助”或“公共福利补助”。社会保障法建立之初,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特别是在社会救助项目上人们获得的援助更少。6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猛雄厚以及民众兴起了民权运动,政府迫于舆论和人民呼吁的压力,对各项社会福利制度不断进行完善。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福利项目的支出日益庞大。克林顿总统时代,联邦政府通过了《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注重自立精神和个人的就业责任。2002年,布什政府出台了《为自立而工作的法案》,倡导减少公民对社会福利的依赖。

       ——摘编自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等

材料二   建国初期,尽管国库十分紧张,但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仍然投入大量粮食和经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1954年以后城乡出现互助组、合作社,逐步发展互助合作的生产形式。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开始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在整个80年代,扶贫工作大方向由“输血式”救助转变为“造血式”救助。进入21世纪后,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都得到发展,其他专项社会救助项目也逐步得到重视。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胡务《社会救助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社会救助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2023-03-02更新 | 30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的救灾措施中最常用的是蠲缓、放赈,其他还有养恤、安辑等。蠲缓意即免除或者 延缓征收赋税,比如李鸿章在1891年请奏“河间县蒲塔洼等十七村……请减免十分之六”运 用的就是躅缓。放赈包括赈贷、赈粜、赈济、工赈等。晚清在养恤措施方面采取了为饥者发 放免费粥米、为病者免费进行医治、为死者免费发放棺材以及免费抚养幼儿等措施,如史书 记载,“1870年7月近畿淫雨成灾,清政府于京师六门外增设粥厂,拨京仓米15000石煮 赈”。安辑就是让流民安定下来。灾荒来临时,灾民流离失所,清政府设专厂加以收留,使灾 民不再流离;给灾民资金路费供其回到家乡,继续劳作、生活。晚清政府还设常平仓以调节 粮价,在乡村设社仓以赈货,在市镇设义仓募集粮食以救济百姓。官赈在晚清的确起到了一 定的救济作用。但在当时那种内忧外困、封建腐败的大环境中,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救济往往存在着许多弊端和黑幕,效果大打折扣。

一摘编自刘洋《晚清政府社会救济措施浅谈》

材料二   “新政”初期,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主要侧重于社会经济方面,主要内容有:建立民间护林保土队,安排失业者到国有森林里去工作等;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措施,如1933年5月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拨款5亿美元,用于在某些情况下对千百万依赖州市养活的人进行紧急救济,雇佣失业工人搞公共工程建设;实行抵押救济,以帮助中产阶级房产主等。新政后期,社会保障的高度发展以《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为标志,它于1935年8月14日出台,为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其内容主要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社会救济为主。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对维护社会安定,缓解就业压力及刺激社会经济的复苏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使“弱势群体”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经济得到改善,为后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制订和完善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晚清政府的社会救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成效显著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可从晚清政府社会救济和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措施中得到的启示。
2023-02-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

材料二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的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经历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并在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迅速成为世界强国,为二战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有很多弊端。最终导致了八、九十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调整”通常称之为什么?它开创了什么样的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
(2)材料二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指什么模式?它在经济领域有哪些弊端?
(3)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时,中国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改革开放之路?
2023-02-06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萧条期间,作为农业区的南部遭到重创,“除非对美国农民采取行动,否则12个月内,农村将爆发革命。”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1938年,国会再次通过《农业调整法》。1938年法案的核心手段是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其主要内容是:当美国国内农产品价格低于“支持水平”时,农民得以农产品为抵押向农业部下属的农产品信贷公司贷款,农产品信贷公司将之作为政府的“供应储备”收储;而当农产品价格上涨时,公司或者在国内抛售储备,或者向国外出口;如果在出口中获得超额利润,还会返还一部分给农民。到1940年,约有600万农民参与这一计划,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由此储备下来的大量农产品在二战期间有力支持了同盟国的战争需求,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有很大贡献。

——节编自《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新政实行农业改革的出发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农业改革措施的特点。
2023-02-0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3+3+3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6 .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一直以来都受到东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秦汉时期起,什伍组织便是维护乡间治安的重要力量。通过建立什伍组织,形成监督体系,防患于未然。这种强制百姓参与治安防控的极端作法,在唐代的____、宋及明清的____中,不断地重现。

——张德美《古代乡官的嬗变》

材料二   我国古代教化的推行主要是以官方为主导,即通过官方学校来传播教化思想,但是它难以触及社会底层……宋代对于教化的认识已经从“上所施,下所效”转变至“以道业诲人”的精神层面。教化的载体不再局限于官方的诏令、法律等,而是所有能够起到教化功能的载体都可以用来推行教化。

——高文敏《宋代民间音乐中的社会教化研究—以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为中心》

材料三   胡佛在竞选中坚持在解决经济危机的时候,联邦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罗斯福则指出,政府有责任保护全体公民的自由和私有财产,而不是偏袒个别小集团。他说:“下届政府一定不能代表美国的部分人,而是要代表所有的美国人。……我们真正的敌人是饥饿、匮乏、不安全感、贫穷和恐惧”。

——白雪《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观念之争》

(1)根据所学,写出材料一空白处的基层管理制度并概括中国古代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前后对百姓的教化发生的变化。列举“能够起到教化功能的载体”的典型代表并指出其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执政时期美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层面解决“饥饿、匮乏、不安全感、贫穷和恐惧”的法案及其制定年份,并就这一法案能否真正解决美国“真正的敌人”,谈谈你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

——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评析》

材料二   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

——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据【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2017次组卷 | 9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黄炎培、张謇等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职教社于1918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全日制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该校《设立之旨趣》曰:“鉴于我国今日教育之弊病在为学不足以致用,而学生之积习尤在鄙视劳动而不屑为,致毕业于学校而失业于社会者比比。根本解决,惟有提倡职业教育,以沟通教育与职业。……故特设此职业学校。”该校之办学主旨在于“一方面在使无力升学之学生得受适切之教育,以为职业之预备;一方面在辅助各种实业,以增进其生产能力。”……据统计,仅1929年这一年,中华职业教育社人员就组织进行了各种职业谈话1521人次。与此同时,职教社还与南京、重庆等地青年会联合设立职业指导所,在当地展开了大量的职业指导活动。

——摘编自吴国荣《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多个救济机构中都有涉及职业培训,并在联邦资金上给予支持,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帮助失业者更好更快地获得工作,有尊严体面地拿到薪水。国会也看到了职业教育在保障社会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所具有的经济优势,因此对《乔治-埃利泽法案》和《乔治-迪恩法案》的通过最终给予了认可。……在大萧条期间,这些新政救济机构开展的职业教育培训,极大的丰富和补充了学校的职业教育,这些新政救济机构开展的职业培训课程在时间更既具有灵活性,通过开设非全日制和夜校课程,保证了学员可以在业余时间参加职业再培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同时,这些职业培训课程也更加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学校内的职业课程偏向理论和学术型课程,受学校场地和设施所限,实践性的训练较弱。

——摘编自李纯童《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美两国当时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美国大萧条时期与中国近代的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古典自由主义,其学说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随着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社会化生产不断扩大,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古典自由主义终结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行政干预、提升政府在维护个人自由及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被人们广泛接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1年网络泡沫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更是打破新自由主义神话,让美国模式威信扫地,使人们的信心发生彻底动摇。

——摘编自徐飞彪《美国乱局背后的新自由主义衰落》

材料二 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商品货币关系基本被取消。但落后的生产力条件和普遍的小农生产,导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设想难以实现。列宁推动实施了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的“新经济政策”。苏联迅速推进了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形成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斯大林重新确定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即众所周知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存在于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1956年的“秘密报告”后,赫鲁晓夫推动的经济改革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在社会主义阵营反思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讨论重新形成。

——摘编自王立胜《科学理解唯物史观中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三次争论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罗斯福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情况,并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3)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