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优越性,也各有缺陷,两者都不可或缺,常常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做灵活变化。当一国处于强势时,主要用市场来配置资源,以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当一国处于弱势时,主要宜采取计划来配置资源,以形成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边缘化。

——刘运新《经济法视野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之再认识》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
2 . 史学观点辨伪

1935年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指出:“罗斯福总统的复兴计划,多数是对胡佛总统计划的延续美国工商界认为它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如果政府停止干预,如果‘新政’,停止其拙劣的修补活动,那么,复兴的‘自然力量’将迅速恢复繁荣……”。当时的美国商会认为罗斯福总统企图将美国“苏维埃化”。前总统胡佛把新政称为“对整个自由精神的最让人目瞪口呆的侵犯”。

——摘编自刘绪贻《读罗斯福新政史札记之——对新政的评价》等


指出上述材料中的错误观点,结合史实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政策盛行时期主要内容
重商主义16一17世纪认为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要发展工商业,取消国内关卡,鼓励出口,减少进口,使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出。
自由主义18—19世纪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强调刺激投资和消费,通过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来消除危机。

请回答: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由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
凯恩斯主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自由主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南方谈话


从表格中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评析。(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纽约只有300多年的历史。1626年,荷兰人以价值约24美元的小物件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辟为贸易站,称之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英荷战争结束后,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占领了这块地方,改称纽约。独立战争期间,纽约是乔治·华盛顿的司令部所在地和他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的地方,也是当时美国的临时首都。1825年,伊利运河建成通航,以后又兴建了铁路,沟通了纽约同中西部的联系。到19世纪中叶,纽约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国际大都会。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的股市暴跌,全球经济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纽约市成了主导世界的城市,华尔街是美国财富和经济实力的象征。

——根据李三虎《纽约与广州:一种城市变迁的历史透视》等整理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纽约的历史变迁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历史事件简表。

美国苏联中国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3年,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
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使美元贬值40%。
1934年5月22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提议的《购银法案》。
1935年,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通过《社会保险法》
1928年起,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
1929年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
1935-1937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统一发行货币,实行纸币制;禁止使用白银,白银收归国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


从表中提取三国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六七十年代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成果较为匮乏。八九十年代中国又出现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高潮期”。这些前人文字,虽不无可挑剔之处,但更多的仍是相当具有文献价值之作,其中有的还有相当可贵的学术和思想价值。

——摘编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荣渠先生曾经在《现代化新论》中提出过“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在同一生产力水平和条件下,社会形态可以是多模式的,发展道路也是多模式的。”同时,“相应的生产力水平有相应的生产关系,形成相应的社会经济结构,但是由于每一种新形态的生产力都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发展弹性和适应性,同一性质与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同一种生产力、同一种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适应几种不同的社会结构。”

——摘编自李向民《中国艺术经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形态可以是多模式的,发展道路也是多模式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10-2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家权力的实质是社会利益的分配权。国家权力如何保障资本追求利润,同时又化解民生问题的风险?1888年,悉尼韦伯指出“三百年前,由于害怕那连绞刑也消灭不了的‘健壮的乞丐群’,明智的塞西尔想出了建立普遍的贫民救济制度的办法,即扣除一部分租金和利息来救济那些不能直接享有它们的人。”旧济贫法本质上属于封建时代的社会救济范畴,并不意味现代社会保障职能,但留下了一个以后可资利用的政策工具。

——摘编自吴必康《英国执政党与民生问题:从济贫法到建立福利国家》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围绕“民生规划与效果”自行拟定论题,并作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必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