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美国、德国和英国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变化对比 图2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32个
                                                                                          国家失业登记人数

——摘编自罗伯特•W•斯特雷耶《世界之道:一部基于资源的简明全球史》等


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9-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20年代,收音机、洗衣机、小汽车等,在美国已成为大规模生产的生活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早期移民所崇尚的勤奋、节俭、不尚奢侈的传统观念和“先劳后享”的道德原则被超支购买、“未劳先享”和及时行乐的靡费心理所取代,信用卡和分期付款的赊购制度盛行。汽车被大量消费,微博认为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而且对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他如洗衣机、电冰箱、私人住宅也多有人采用赊购方式购买。一时之间,酗酒、赌博、追求享受,投机倒把成为社会时尚。而这时的精神文化却显得肤浅、鄙俗,凶杀、冒险起家等题材的庸俗作品充斥着电影、杂志、广播,在思想界实用主义哲学流行,凡是“有用的”就是“有价值的”。

——摘编自许平《20世纪西方国家社会生活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生活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兴起以来,贵本主义的演进就是繁荣与萧条、衰退与扩张不断循环往复的历史。起初,经济危机还主要是各国的国内现象,而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体化,一国(特别是大国)发生的经济动荡往往对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产生影响,20世纪以来的经济危机具有明显的世界性。而世界性经济危机则会带来重大的世界性政治后果:在相关国家内部引发社会与政治危机,改变其内外政策,并因此影响国际政治;打击自由民主资本主义模式的声望和吸引力。刺激新的替代性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出现;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重塑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格局;冲击既有国际规范,甚至导致国际秩序的根本性变革。

——摘编自王立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与世界政治的百年轮回》


阅读材料,围绕“经济危机与世界政治”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1-04-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贯穿罗斯福新政始终的炉边谈话表(部分节选)

炉边谈话时间谈话名称涉及政府干预行为的主题阶段划分
1933312谈银行危机通制经济衰退、挽救金融系统农业系统、复兴工业等好第一次“百日新政”及其强化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探索期
193357简述“新政”规划
1933724谈复兴目标与基础解决市场恶性竞争的萧条问题,赢得民众信任
19331022论通货形势建立保持持续的政府控制力
1934628对第73届国会所取得成就的回顾从国会获取干涉市场的权力
1934930谈推进更多的自由与安全为政府干预行为进行袒护
1935428谈工程救济计划建立长久立法、遇制“二次衰退”“以工代赈”,干预劳资关系、政府与司法机构博弈、影响立法、失业人口普查调动积极性、加大政府支出促进就业、工资、购买力的提升、战争中保持中立等第二次“百日新政”及阻力克服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形成期
193696谈干旱形势
193739论司法机构的重组
19371012给国会特别会议的立法建议
19371114论失业人口普查
1938414论经济形势
1938624谈各党派的初选问题
193993论欧洲战争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千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1-01-20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题型04编写对话场景类材料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0年6月1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将进口税提高到占征税商品值的60%。结果1931年美国纳税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比1914年高出41.5%。这个新关税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了60%~100%(如表所示)。

如表欧洲国家的关税率(1913年=100)

食品

半成品

制成品

1927年

1931年

1927年

1931年

1927年

1931年

德国

125

380

95

153

190

183

法国

65.5

180

96

125

153

178

意大利

75

188

114

198

193

286

比利时

46

93

138

2.4

122

137

瑞士

146

288

157

2.8

189

236

瑞典

117

208

107

106

475

605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中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性的关税大战问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1-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李翀《论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与前景》


结合所学知识,对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葛劲峰、袁志刚、樊潇彦《理解全球化:基于“经济—社会—政治”体系共生演化视角的分析》


从图中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简析该阶段全球贸易的发展状况,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阶段,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5-07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衡水金卷新高考广东压轴卷】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31月,《东方杂志》在第30卷第1号以《新年的梦想》特号专刊的形式对“梦想的中国”来稿进行刊载。

材料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
阶级2758
教育2750
帝国主义2341
民族2170
日本1838
社会主义1320
世界大同1113次(“大同世界"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
文化2234
世界大战56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


提取材料信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对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近现代史重要经济理论简表(部分)

时间经济理论代表人物主要主张
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盛行重商主义“重商”“重工”与"国家干预"。认为国力增强是基于贸易的顺差所获得的财富,尽可能让别国金银流入本国
18世纪后期产生19世纪风靡欧洲经济自由主义亚当·斯密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
1936年产生凯恩斯主义凯恩斯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现货币学派布伦纳、安德森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政府需要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时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量和年增长率,以保持基本稳定的物价水平
20世纪70年代出现供给学派蒙代尔、拉弗等降低个人和企业纳税的税率,以增加个人储蓄能力,刺激人们和企业的积极性;取消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20世纪80年代后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卢卡斯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

——摘编自朱彤书《近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和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等


以“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为主题,参考表中信息,结合相关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拟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持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9-09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黄金货币与世界经济

19世纪发明了一种新的国际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和不断扩大的国家资本流动的需要。1821 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英镑含 7.32238 克纯金。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金本位制。金本位时期是世界经济中工业迅速增长的时期,在这种情形下,有可能通过进行调节而不出现通货贬值趋势。英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导致了在国际结算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英镑作为黄金的补充。

1931 年,德国和英国相继取消了金本位制,1933 年,美国也取消了金本位制。接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废除金本位制。黄金退出了国内货币流通领域。此后,英联邦集团、美元集团、金(本位)集团、德国集团、日元集团等不同货币集团逐步形成。

1944 年,依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国际货币制度,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各国货币可以通过美元间接兑换黄金,以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形式保留了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黄金仍然发挥着最终国际货币的职能。

20世纪 60 年代后半期,由于美国出现了国际收支逆差,人们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1971 年 8 月,美国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中包括暂时停止美元兑换黄金。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金汇兑本位最终解体。1976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达成了“牙买加协议”, 决定推动黄金非货币化。从此黄金失去了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摘编自李翀《论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与前景》


以“黄金货币与世界经济”为视角,对材料进行解读。
2020-05-12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