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食品掺假问题尤为严重。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主张积极干预食品药品领球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上兴起了一场以中产阶级为主,有各阶级广泛参与的社会进步运动,新闻媒体发动了“黑幕揭发”运动,食品药品行业是其关注的重要对象。这些运动不仅给罗斯福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且唤醒了广大的民众,最终加速了《纯净食品药品法》的出台,开启了美国食品监管的“联邦化”序幕。

——摘编自吴强等《转型期美国食品法律规制研究》

材料二   搞活经济的政策提供了致富环境,各类所有制经济企业追求商业利润的动机日益强烈,诱发变通、逃避、对抗监督执法的机会主义行为,甚至采取非法手段牟取暴利。1982年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法》)。这是中国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其篇章结构总体完备,内容体系较为完整。初步搭建起现代食品卫生法制的基本框架。1995年人大通过《食品卫生法》,标志着中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阶段。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推动食品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新时期食品安全立法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的救灾措施中最常用的是蠲缓、放赈,其他还有养恤、安辑等。蠲缓意即免除或者 延缓征收赋税,比如李鸿章在1891年请奏“河间县蒲塔洼等十七村……请减免十分之六”运 用的就是躅缓。放赈包括赈贷、赈粜、赈济、工赈等。晚清在养恤措施方面采取了为饥者发 放免费粥米、为病者免费进行医治、为死者免费发放棺材以及免费抚养幼儿等措施,如史书 记载,“1870年7月近畿淫雨成灾,清政府于京师六门外增设粥厂,拨京仓米15000石煮 赈”。安辑就是让流民安定下来。灾荒来临时,灾民流离失所,清政府设专厂加以收留,使灾 民不再流离;给灾民资金路费供其回到家乡,继续劳作、生活。晚清政府还设常平仓以调节 粮价,在乡村设社仓以赈货,在市镇设义仓募集粮食以救济百姓。官赈在晚清的确起到了一 定的救济作用。但在当时那种内忧外困、封建腐败的大环境中,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救济往往存在着许多弊端和黑幕,效果大打折扣。

一摘编自刘洋《晚清政府社会救济措施浅谈》

材料二   “新政”初期,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主要侧重于社会经济方面,主要内容有:建立民间护林保土队,安排失业者到国有森林里去工作等;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措施,如1933年5月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拨款5亿美元,用于在某些情况下对千百万依赖州市养活的人进行紧急救济,雇佣失业工人搞公共工程建设;实行抵押救济,以帮助中产阶级房产主等。新政后期,社会保障的高度发展以《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为标志,它于1935年8月14日出台,为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其内容主要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社会救济为主。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对维护社会安定,缓解就业压力及刺激社会经济的复苏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使“弱势群体”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经济得到改善,为后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制订和完善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晚清政府的社会救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成效显著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可从晚清政府社会救济和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措施中得到的启示。
2023-02-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

材料二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的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经历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并在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迅速成为世界强国,为二战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有很多弊端。最终导致了八、九十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调整”通常称之为什么?它开创了什么样的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
(2)材料二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指什么模式?它在经济领域有哪些弊端?
(3)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时,中国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改革开放之路?
2023-02-06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合格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萧条期间,作为农业区的南部遭到重创,“除非对美国农民采取行动,否则12个月内,农村将爆发革命。”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1938年,国会再次通过《农业调整法》。1938年法案的核心手段是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其主要内容是:当美国国内农产品价格低于“支持水平”时,农民得以农产品为抵押向农业部下属的农产品信贷公司贷款,农产品信贷公司将之作为政府的“供应储备”收储;而当农产品价格上涨时,公司或者在国内抛售储备,或者向国外出口;如果在出口中获得超额利润,还会返还一部分给农民。到1940年,约有600万农民参与这一计划,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由此储备下来的大量农产品在二战期间有力支持了同盟国的战争需求,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有很大贡献。

——节编自《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新政实行农业改革的出发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农业改革措施的特点。
2023-02-0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3+3+3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4年,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该法案命令财政部长在国内外购买白银,直到白银市价回到1.29美元/盎司。作为当时世界唯一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中国密切注视美国购银法事件的进展,从政府到金融界都向美方表达了强烈反对法案的意见,但美方并没有正面回应。对此,中国决定采取单方面措施,1014日,中国宣布自次日起对白银出口征收10%的出口税,但出口管控措施效果有限。到了1935年春天,国际银价已经比中国国内银价高出50%。193521日,在中国驻美公使馆至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中称,“种种迹象证实,上涨的通货价值,就中国来说,实为灾难”。中国的批发物价指数1934年比1931年下降了23%,当年下降了6.5%,1935年又下降了2.5%。1935年月国民政府采取新方案最终度过这场白银危机。

——摘编自张婕《中国近代货币战争史》

材料二   201610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总额为1228.02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1.23,较2016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是继美元(62.7)欧元(20.15)日元(4.89)英镑(4.54)加拿大元(2.02)和澳大利亚元(1.80)后的世界第七大储备货币。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购银法》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和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有何新特点,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6 . 近现代世界崛起的强国都曾经历过工业化阶段,期间伴随着美好,也有阵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国外,只许用英船装载或用输入国的船只装运。詹金森任英国首相期间(1812—1827),按照工业资产阶级的旨意,撤销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罗伯特.皮尔第二次任首相期间(1841—1846),取消了60种商品进口税,废除了《谷物条例》。随后英国在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

——摘编自王玮等《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随着3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的再度紧张,斯大林及其助手就坚信,他们将不得不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否则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或许苏联就有可能被资本主义所摧毁。然而,工人低下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高效的驾驭从西方进口的设备。1935830日夜间,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102吨,超过了当时定额的13倍。不久,斯达汉诺夫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与1913年相比,1937年苏联人均工业产量增长速度为610%,工业生产水平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材料三   《全国工业复兴法》既是产业政策法,也是市场规制法。在实施过程中,大企业一直在寻求控制价格,法规的执行有利于大企业,使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到1933年后期,消费者不满工资上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劳工抱怨政府偏袒资方,执行不力。等到经营情况略有好转,大企业也公开抗拒执行法规。1935年,联邦最高法院在一则判决中指出国会授予总统制定甚至批准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予以废除。

——指编自潘贤掌《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等

材料四   由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并对其弊端进行了反思和调整。1956年,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认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关于资金的积累模式,他提出: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1959年,毛泽东提出: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摘编自鲁碧华《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651年《航海条例》颁布的主要目的,并分析1849年英国能够废除《航海条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运动对苏联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作为一部“市场规制法”的体现,并概括《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废除的原因?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原因,并概括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2022-12-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士民公会。富贵善义,仰体天父、天兄好生圣心者,听其甘心乐助,以拯困扶危,并教育等件。至施舍一则,不得白白妄施,以沽名誉,恐无贞节者一味望恩,不自食其力,是滋弊也。宜合作工,以受所值,惟废疾无所归者准白白受施。

——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二   本法案(《社会保险法》XXX年XX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社会保险法》XXX年XX月(《世界史资料丛刊·XXX年的美国》)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关于社会福利的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2-12-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8 . 【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大萧条对美国西部脆弱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的打击极为沉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西部经济濒临崩溃之际推行新政。罗斯福新政期间建立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和第二次新政期间建立的公共事业振兴署、重建金融公司、国家青年署等其他新政机构,使联邦救济政策向西部倾斜。同时向西部各州注入大量资金,西部17个州获得的资金总额超过124.95亿美元,名列联邦资金在美国各地区分配的前茅。联邦政府的这些公共工程项目,满足了西部人民当时最迫切的需要,给予了他们基本生活保障。传统观点认为“联邦政府是西部的某种身外之物”。然而大萧条深深地震撼了西部,数百万西部人发现他们要在简单的生存方面依赖联邦政府。

——摘编自邱建群《论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西部经济的崛起》

材料二   在国民政府颁布废两改元政策后,国民党财政部便实行“法币”政策。英国此次对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币制改革采取积极支持态度。南京国民政府的改革币制消息传至日本后,日本朝野上下之间所表现出的态度与英国的态度恰恰相反,日本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政策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政策是不可能取得什么进展的,他们设想了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种种困难。

——摘编自王丹《1931——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1)依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拯救西部经济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对中国币制改革态度截然相反的主要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后,国际银价大幅度下滑,美国白银工业遭受巨大打击,白银利益集团损失惨重。1932年罗斯福为获得国会中白银集团成员的支持,赢得总统选举,同意当选后发展美国白银工业,提升白银价格。1934年6月罗斯福签署了白银国有化法案《购银法案》,规定美国要在世界市场上大量购买白银,白银在美国国家货币储备中与黄金的比例要提高到1/4;美国购买白银的数额必须维持到通货储备达到既定的平衡量,或每盎司白银市场价格达到1.29美元为止。白银法案出台后,美国政府开始向世界大量收购白银,这极大地提高了世界白银的价格,导致世界银价出现非理性暴涨。

——摘编自李爱、1934年美国白银国有法案与中国白银货币危机探究》

材料二国际白银暴涨,造成中国货币的升值,产品出口的大幅下降,白银的大量外流,大批工商企业倒闭、失业激增、市场混乱,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国民政府被迫放弃银本位制度,推行币制改革。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布告,对白银进行管制,明确了法币的无限法偿资格。经过法币制度的改革,国民政府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实现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脱钩,彻底结束了白银统治中国货币市场数百年的历史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各方面开支的猛涨,国民政府运用发行纸币弥补财政亏空的手段来支持军费和财政开支的增加,引发的恶性通货膨胀,造成了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摘编自刘斌、张嘉友《近代中国货币本位制度的变迁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购银法案》出台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2022-11-1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萧条对美国西部脆弱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的打击极为沉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西部经济濒临崩溃之际推行新政。罗斯福新政期间建立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和第二次新政期间建立的公共事业振兴署、重建金融公司、国家青年署等其他新政机构,使联邦救济政策向西部倾斜。同时向西部各州注入大量资金,西部17个州获得的资金总额超过124.95亿美元,名列联邦资金在美国各地区分配的前茅。联邦政府的这些公共工程项目,满足了西部人民当时最迫切的需要,给予了他们基本生活保障。传统观点认为“联邦政府是西部的某种身外之物”。然而大萧条深深地震撼了西部,数百万西部人发现他们要在简单的生存方面依赖联邦政府。

——摘编自邱建群《论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西部经济的崛起》

材料二   在国民政府颁布废两改元政策后,国民党财政部便实行“法币”政策。英国此次对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币制改革采取积极支持态度。南京国民政府的改革币制消息传至日本后,日本朝野上下之间所表现出的态度与英国的态度恰恰相反,日本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政策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政策是不可能取得什么进展的,他们设想了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种种困难。

——摘编自王丹《1931——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1)依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拯救西部经济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对中国币制改革态度截然相反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
2022-10-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