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继哗《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福利国家”制度也日渐成为社会各个群体批到指责的对象。面时质疑,加拿大各界也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指向本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行评估和反思。而真正的转变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马尔罗尼执政时代——加拿大费雷泽研究所经济学家迈克尔沃克认为,当时对加拿大失业政策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我们对人们成为失业者的支出的太多”。

——《二战后加拿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对比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拿大“真正的转变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原因。
2021-11-23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三   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1933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救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每周可领15美元至18美元的失业保险金。

——摘编自曾贵《“罗斯福新政”的兢业工程及启示》

材料四   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扶贫主要是用给钱、给物等传统救济方式。这种方式虽可救急,但不能实现真正脱贫。于是,开发式扶贫取而代之,成为扶贫的一项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把发展作为脱贫的根本途径,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要使人摆脱贫困,还要使人提高发展能力,融入社会。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扶贫战略,都与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时制宜。新中国成立初期,扶贫对象主要是农村无法维生者。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对象逐渐从绝对贫困人口向低收入人口覆盖。在目标瞄准上,先是贫困区域,后是贫困县,再到贫困村,再到户到人。扶贫任务从解决农村温饱转为巩固温饱,再到脱贫致富。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新型乡村旅游扶贫等等,多种多样的扶贫方式有力推动了农民脱贫,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郝志景《新中国70年的扶贫工作:历史演变、基本特征和前景展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实行社会救济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十五六世纪,英国圈地运动兴起,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和乞丐。为了对付由此引起的农民反抗斗争,1601年,英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对贫民提供不同方式的政府救济……1834年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史称新济贫法。该法公布实施的时候,正是英国北方工业陷入不景气的时候,工人们大量失业,生活陷入困顿。

材料二   19487月,英国国会先后通过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工业伤害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和国民救助法等五大法案,加上此前已颁行的国民住宅法、劳动交换法、职业训练法等,构成世界上堪称楷模的社会安全制度。1948年,英国向世人宣布,它已建成福利国家,基本实现了最低原则普遍原则,即保障全体国民的生活不低于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社会保障惠及全体国民。随着福利国家的建立,传统济贫法也走到了终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梁发芾《英国:从济贫法到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和1834年《济贫法》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福利制度确立的特点,并对“福利国家”简要评价。
2021-06-0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郊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引入社会保险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俾斯麦为遏制工人运动,设立医疗保险、工伤事故保险、老年与伤残保险,开社会保障之先河,成为各国竞相效仿的典范。俾斯麦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任何一个有养老金的人,都会比那些没有这样期望的人更容易得到满足,更容易管理。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的经济奇迹时期,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张。20世纪70年代,德国陷入经济下滑,但其保障水平和保障支出水涨船高。德国着手进行改革,可以概括为:进行社保制度的结构性调整,如提高退休年龄;改革劳动力市场。降低劳动力成本,促进灵活就业;对社保资金征收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将国家的责任向社会伙伴和个体转移。

——据朱宇方《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德国福利国家制度变革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德国推行社会保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70年代德国社会保障改革的背景及影响?
5 . 【20世纪西方的儿童福利】

材料一   19世纪初期,西方教会与慈善人士通过建立孤儿院、儿童救济等福利机构对家庭贫困儿童予以救助。工业革命后,鉴于使用童工问题突出,发达国家加强对儿童福利的行政干预,逐步建立起国家主导的儿童福利制度。英国1902年颁布《道德与健康法案》首创社会立法保护儿童的形式,美国1935年《社会安全法》对失依儿童、残疾儿童、一般儿童及妇幼保健服务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同时美国、日本专门设立儿童局,英国设置儿童司,为国家掌管儿童福利及儿童福利政策制度的执行推进提供具体途径。

——摘编自胡福贞、游显云《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的变迁:阶段、动力机制及启示》

材料二   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使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发展停滞,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开始以社会预防、社会参与和社会整合为建设机制,构建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政府制定具体而有弹性的政策落实保障,着力构建满足儿童多种需要、以儿童为本、指向全体儿童发展的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地方主管机关对于照顾儿童的家庭应提供广泛的帮助,并以谋求儿童的最佳利益为目的。198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公约》,以法定的形式使“最大利益”成为保护儿童权利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有人称20世纪为“儿童的世纪”。

——摘编自乔东平《西方儿童福利理念和政策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世纪前期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儿童福利制度的特点,并简述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616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以避免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1935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工人,每月可获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所需资金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以保险费的形式交纳,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摘编自王斯德《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工党上台于1946年至1948年,通过了一系列法令来建立了“福利国家”。此后,英国逐渐形成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特点是全民保障,具有鲜明的普适性。但是,普适性原则与英国公民的普选权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怪圈,战后工党和保守党为了争取大选的胜利,在福利项目上互相攀比,花样翻新,致.使历年的福利开支呈现只能上不能下的局面,财政支出不断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矛盾逐渐激化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首先是经济发展的停滞;其次是旺盛的需求与缓慢发展的国内经济之间的矛盾使得进口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英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降低,出口受控。二战后的福利国家体制已难以为继。

——摘编自赵枫《西方福利国家危机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美国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英国福利保障制度“难以为继”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据此谈谈你对实施福利制度的认识。
2021-07-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一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的发展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2021-07-1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几乎“把资本主义带到一个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社会崩溃却并未发生。有学者认为“主因在各国鉴于惨痛教训,大萧条之后纷纷设立了社会福利制度”。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事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需要进一步激励士气和增强社会团结,这也推动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1941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障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贝弗里奇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摘编自杨敏、郑杭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国家的福利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工业化是以私营企业为主要形式进行的,并且就国内经济运行来看,基本上是市场调节,政府直接干预的较少。但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却发挥了如下两种重要作用:一是在国内通过立法和强制的手段,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通过武力向海外扩张和掠夺,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大市场。没有上述两种政府的作用,英、法、德甚至美国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化和工业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摘编自严仲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它推动了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新工业社会”,把这一次科技革命称为“第三次浪潮”……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实现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
2021-06-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政府制定社会立法、实施政府救济兴起于公元1516世纪。1601年,英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济贫法规定由基层组织教区为济贫的基本单位,负责本辖区的济贫事务。为了得到救济,贫民被剥夺自由迁徙权和自由工作权,形成教区依附,使得确实贫困的外来贫民得不到救济,也导致劳动力自由流动受限……19世纪初期,很多人认为济贫法培育懒汉,鼓励不道德,主张废除济贫法。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的济贫法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必须建立新的制度以适应时代的变迁。经过反复的辩论,也受到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影响,1908年,英国议会正式批准了养老金法案,建立了国家养老金制度。支付国家养老金所需的一切费用均来自议会批准的拨款,法令保护养老金领取者的选举权、公民权及宪法保护的权利。1911年,英国正式建立了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样,英国就正式建立了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二战后,1948年,英国国会先后通过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工业伤害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和国民救助法等五大法案,加上此前已颁行的国民住宅法、劳动交换法、职业训练法等,构成世界上堪称楷模的社会安全制度。1948年,英国向世人宣布,它已建成“福利国家”,基本实现了“最低原则”和“普遍原则”,即保障全体国民的生活不低于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社会保障惠及全体国民。随着福利国家的建立,传统济贫法也走到了终点。

——摘编自梁发芾《英国:从济贫法到福利国家》


(1)撰写一篇19世纪初期建议修改济贫法的短文。(要求:表明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英国济贫制度的新发展,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2021-03-06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五)历史试题(新高考)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