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解读。(要求从背景、特点、社会价值等方面解读,字迹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2 .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进入到分配领域,并不断调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英国工党政府通过创造充分就业机会,使工人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强制保险,投保者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患病和死亡时均可申请补助。实行国家补贴的公费医疗制度,政府拨款救济贫困者,发放新生婴儿补助、学生补助、食品津贴等。提高富人财产所得税,适当提高中等收入者所得税。在艾德礼执政期间,占国民总数10%的高收入者的财富在国民财富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战前的38%下降到30%,与此同时,低收入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则提高5.6%。

——摘自赵玉峰《对战后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推出“取富济贫”的政策,构建社会福利制度和征收高额累进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推行向资本倾斜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减少对富人征税。例如,1981年美国对收入最高的公民征收的所得税可达75%,而1989年则降到33%。降低税率、削减福利成了里根政府的关键词。由于削减福利,在美国常年有4000万贫穷工人,工资极其低廉,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随时会被解雇。他们朝不保夕的处境换来了里根时期的经济恢复。

——摘编自胡连生等《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势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党政府改革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举措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3 . 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国计民生,美国的社会发展与其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29年至1932年,全国共约发生2700次罢工。1932年春夏,工人、退伍军人向白宫请愿。他们携家带口来到华盛顿要求政府给予补助。……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的罢工运动也以燎原之势席卷西部。他们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中间商高的出奇的利润,给穷人发放补助,停止拍卖破产者的财产。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   1933年3月,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吸收2.5万名18—25岁的男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每月工资30美元。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这种救济方式,……为日后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杜鲁门于1946年签署《就业法》,规定政府有责任帮助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同时扩大老年遗族受益人范围,在1956年艾森豪威尔执政时发展为老年、遗族、残疾保险,并且将抚养未成年人的贫困成年人也列入了AFDC计划;1949年通《住房法》,使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城市和农村的住房问题;提出一项全面实施预付保险金的国民健康医疗保险计划,任何人不拘年龄均可参加,经费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4%。……从1969年尼克松上台以后,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迎来了一个收缩调整的时期。

——吴娆《试析美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工人、农民罢工的时代背景。政府是如何成功扭转危局的?这一举措体现出怎样的显著特点?
(2)依据材料二,“这种救济方式”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概括材料三中美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收缩调整”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公民与教徒》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福利国家”一词,到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向来以保守主义和经验主义为指导思想,尊重传统的英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引领社会保障制度变革,与英国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有着必然联系。经过18321867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包括工人在内的无产阶级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此外工党在选举中获胜并担当起将福利国家价值观付诸实践的职责。英国“高税收、高支出、高福利”的福利国家体系的弊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益显露。20世纪70年代,社会福利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9.4%,直接导致了国债总额滚雪球似地迅速增大。此外,一旦最低收入有了保障,最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供给,对福利的依赖性使得吃大锅饭的想滋长起来,从而引起经济效率的损失。

——摘编自过慈明《论英国的“福利国家”陷阱》

材料二   在撒切尔政府改革前,英国社会保障津贴标准一般将家庭收入和物价水平作为参照,为了抑制津贴上升,政府在1982年颁布社会保障法,规定津贴标准仅由物价水平决定。1980~1981年,撒切尔政府将病人、失业者以及失去工作能力者的短期津贴减少了5%,并规定养老金的补助标准应不超过平均收入的20%。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撒切尔政府打破福利政策惠及所有居民的惯例,规定只有由子女及丧失工作能力的家庭才能享受收入补贴,并在1989年发布国民健康服务市场化政策,寻求解决福利问题的另一条更好的出路。

——摘编自豆丁网《撒切尔政府福利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英国福利国家构建的原因和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二,归纳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金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

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材料二: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到198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8%。

材料三:美国总统肯尼迪(1961-1963年在任)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1)据材料一说明法国政府对经济是如何进行干预的?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是指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积极意义?
7 . 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

材料二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取缔)之。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的色彩。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额投入不可。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

——(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1)材料一蕴含的治国思想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吏治存在什么问题,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结合如图分析,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
(3)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
2022-02-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此重与2001年的数字相当。
——据刘玉安《福得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共不得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主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设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工业化是以私营企业为主要形式进行的,并且就国内经济运行来看,基本上是市场调节,政府直接干预的较少。但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却发挥了如下两种重要作用:一是在国内通过立法和强制的手段,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通过武力向海外扩张和掠夺,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大市场。没有上述两种政府的作用,英、法、德甚至美国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化和工业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摘编自严仲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它推动了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新工业社会”,把这一次科技革命称为“第三次浪潮”……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实现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
2021-06-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初期,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实行“包下来”政策。同时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政府明确失业救济和安置失业人员办法,稳定就业,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1953年开始,新中国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到1955年最终形成了统包分配、能进不出的劳动管理制度,实现了“全民就业”。“大跃进”后,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带来沉重压力。于是1961年政府实行“精简职工、鼓励返乡”和“支工”“支农”的政策,但效果不明显,1968年,中央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形成了“亦工亦农”的独特就业模式。进入新时期,我国就业政策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的鲜明特征。

——摘编自谢秀军、陈跃《新中国70年就业政策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及主要原因。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公开保证将承担起不让任何人挨饿的责任。1933年,罗斯福签署《联邦紧急救助法》,并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直接供应救济物品和以工代赈。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对受保人及其家属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等内容,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颁布《经济机会法》,推出了许多提高贫民能力的培训项目,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视的黑人。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实施大幅度的减税,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同时,又大幅度减少政府的福利和救济开支。克林顿时代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大幅度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摘编自冯英、聂文倩《外国的社会救助》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