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甄,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他主张立国之道在于富国,富国必先富民。他谈到:王公之家,一宴之费耗去农家一岁之获。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不平势必影响天下的安定……他主张明君、贤辅、良司应该实行“养民之善政”“古之贤君,举贤以图治,论功以举贤;养民以论功,足食以养民。”他希望“农贾乐业,衣食滋殖”“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农安于田,贾安于市,财用足,礼义兴,不轻犯法,是去残去盗之本也。”…针对民间苏州育婴堂收养弃子一事,他认为“此一乡之善事也”,政府要担当起救济百姓的重任。救助弃婴扩而大之为鳏寡孤独废疾贫病之人的根本,是使四海之民,家给人足,衣食饱暖。

——摘编自王卫平《富民与养民:唐甄的社会保障思想》

材料二: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

——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富民与养民”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指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应对经济危机。1933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救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每周可领取15美元至18美元的失业保险金。

——摘编自曾贵《“罗斯福新政”的就业工程及启示》

材料二   二战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国家的福利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之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实行社会救济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积极影响。
2021-06-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西欧盛行的凯恩斯主义就把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当作调节经济的杠杆,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社会福利事业服务的的医疗、职业培训、老年保健等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吸收了大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的失业者……但自1975年以来,由于经济危机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陷于重重困难。

本世纪二十年代,西欧国家公共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产值的20%,五十年代占到30%,七十年代增加到40%;北欧国家占50%以上,公共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约占三分之二。例如,法国医院的预算取决于当年病床的利用率,医院故意延长病人住院期,致使保健费用每年递增15—20%。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规定不明确,也助长了少数人的依赖思想。“人人为自己,国家为人人”,不能发挥社会的互助作用。

——摘编自杨祖功、曾宪树《论西欧的“福利国家危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西方推行福利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2019-09-0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中,英国为了战争曾彻底动员了它的人民和经济,它远比德国有效地分派男女劳动力的工作,并对全体人民实行了生活必需的定量分配,结果便形成了一种似乎“公平分享”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这使英国统治集团不得不实行一系列稳定英国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在经济方面,主张重要的银行和某些工业部门国有化,主张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六年间,共实施了八个国有化法案,其中把包括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实行国有化,到工党下台的1951年,国有化的工矿企业占全国总数的20%。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最多的国家。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70年代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活力不足,“老大帝国”的包袱沉重,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和滞胀,被世界经济界称为“英国病”

1979年,保守党上台执政。一方面紧缩财政,放松政府管制,鼓动市场竞争,积极引进外资,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1997年以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上台执致,在继续倡导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推行了鼓励研究开发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为“美国模式”的社会改良。改革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

1995年以后,改革的范围进一扩大,将那些必须依赖政府补贴才能维持经营的企业也包括进来。主要包括公共运输系统和邮政系统。将企业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种形式要求资金市场有效地运转以吸收股票投资。

——摘编自吴吴敬琏《美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经济改革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病”出现的原因。
2018-11-01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一、二,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济贫院等社会救助机构承担了类似“养老院”的作用……1940年,英国社会救助主管部门开始提倡建立现代养老院,并鼓励老年人入住养老院。在制定1948年的《国家救助法案》时,当时的健康部长提到“随时可以去的济贫院”将被“30张床住的养老机构”所替代。以确保所有想要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都可以轻松入住。……20世纪60年代初。健康部再次提出健康和福利服务的总体目标是将老年人维持在社区中。20世纪70年代。英国官方发布了“老年人更加幸福”的报告。提倡让大多数老年人离开照护机构而回到家中接受服务。

——摘编自石琤《英国养老服务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二 近代中国养老院的发展,其推动力一方面有历史的沿承……到了近代,这一历史惯性得以延续;另一方面,则与西方国家的榜示有关。19世纪下半叶,我国近代一些思想先知,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之下,纷纷提出效仿西方,设立养老院。冯桂芬要求推行养老室等慈善救助组织。……上述倡导之外,舆论界也不断刊文,介绍国外的养老院。

——摘编自苏全有《有关近代中国养老院的三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养老服务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中国养老院发展的因素。
2020-11-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新世纪中学2021年高三10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工伤、失业等原因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之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剖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福利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一方面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对工人运动血腥镇压;另一方面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工人阶级斗争进行了一些让步。他在1883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工人赔偿法》,1889年实行了《伤残和养老保险法》。这三个法律是现代世界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社会保障的宗旨是在维护社会安全、国民经济的稳定及在均衡发展条件下,进而开发人力资源。它虽有公平的内容,但更强调自助和安全。它的主要特点是实行“自助”原则,强调资金来源多元化,即保险最大部分由雇主与雇员共同交纳;政府在收支不平衡时,酌情给予资助。双方负担的比例,视险种的不同有所区别。养老保险由雇主与雇员平均分担;工伤保险完全由雇主负担;疾病保险雇主负担1/3,雇员负担2/3,这样有助于把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享受的基金与市场竞争的责任心联系起来。享受保险待遇必须具备一定的缴费年限,并根据个人过去的平均收入作为基数计发待遇,以政府必须通过的立法作为实施的依据。实行这一模式的国家,必须在工业化上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有较雄厚基础才能实施。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社会领域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社会领域改革的影响。
2021-08-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徭役原来是以户、丁为基本准则作为编征差徭的依据……明代商品交易货币化程度的提高,白银在流通中普遍使用。土地兼并也逐渐加剧,地主豪强运用一切可行的手段来逃避相应的赋税,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又无力承担自己的赋役责任。……明代万历之前,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福建出现的纲银法等,其法是将赋役统一征银贮于府县。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巩毅《略论一条鞭法》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新政”成为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其做法和特点,都深深影响到二战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颁布的背景?并指出一条鞭法对当时社会历史转型趋势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并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影响。
2019-10-0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英国王权弱小,教会承担了养老救济的主要工作。教区教会经常给贫困老人以实物援助,至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是救济工作要考虑的主要问题。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材料二:孔子强调:“孝”是一种家庭责任,是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根据这一思想,汉朝至清朝的中央政府都颁布法规,严惩子女的不孝行为,规定对年老父母要养敬并重。各级政府经常举行一些敬老礼仪活动,如清朝的“千叟宴”,旨在示范引导,弘扬敬老养老思想。在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的基础上,政府也实行一些保障老人权利的政策,如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唐朝建立“大疾馆”“孤独园”“悲田养病坊”等养老慈善机构。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1)与中世纪相比,英国近代以来养老救济工作有哪些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养老制度得以完善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说明,中英两国养老实践的共同经验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018-01-04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