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各国鉴于惨痛教训,大萧条之后纷纷设立了社会福利制度"。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事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需要进一步鼓励士气和增强社会团结,这也推动了西方福利社会制度的确立。1941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的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1948年,英国首相丈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贝弗里奇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摘编自杨敏郑杭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福利生产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依靠社会力量,得以迅速发展。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福利生产发展的某些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为此民政部于1992年发布《关于加强社会福利生产管理工作的决定》,强化了福利企业的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一部分地区建立了孤残儿童福利院;对职工福利改革幅度较大的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家对职工福利基金提取办法也作了适当调整。把职工福利分为共享和变动两部分,共享部分主要用于生活方面的需要,变动部分用于发展的需要,在福利基金的使用上,尽量做到对职工更福利。从1978年民政部倡导兴办社区服务业以来,社会服务在全国大中城市已初具规模,到1992年,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已达11.2万个。为了规范社会服务业,1993年,民政部、国家计委等14家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摘编自刘翠霄《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时期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主要举措,并说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与西方福利制度的本质区别。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福利国家制度的完善,法国退休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1953年,法国政府开始通过不断的立法改革退休制度,逐步将退休制度覆盖到大部分人群。1993年,法国政府推出普通退休制度改革措施,2002年开启了资本化运作方式发展,经过与工会拉锯战式的谈判终于就其中部分内容达成协议。此后历届政府与工会谈谈打打,时而出击,时而妥协。

2019年底法国政府出台了新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按照新方案,政府将逐步取消特殊机构的退休福利,削减退休金,议员和部长等“特殊阶层”的特殊福利也要取消。这一改革方案遭遇了空前的社会阻力。法国参议院议长拉尔谢表示,参议员的养老金并不由国家供给,所以不能“取消”他们的养老福利。法国各工会号召展开持续不断的罢工运动,法国陷入严重的社会危机中。最后,总统马克龙被迫在议会上表态:“在目前我们经历的危机下,退休改革方案暂不实施。”

——根据王战《法国退休制度的演变及改革困局》等文章整理改编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退休制度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马克龙时代“退休改革方案暂不实施”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联邦德国逐步建构起完善的“福利国家”,如1950年恢复养老保险制度;1951年制定解雇保险制度;1952年制定战争损失补偿法和孕产妇保护法;1954年制定儿童金法;1957年把养老金制度推广到农村;1960年制定联邦住宅补贴法;1969年颁布联邦教育法、劳工促进法、职业培训法;1985年实施子女抚养假制度;80年代科尔政府对部分高收入者实行强制性无息借款,总额约25亿马克,用来扩大住房建设,以帮助解决缺房者的需求,等等。联邦是社会保障体制的监督者,立法制定者,费用提供者。州一级是社会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主要资金提供者和许多具体职能的执行者。官方预算的社会保险开支,1950年是76亿多马克,1970年将近404亿马克,1986年达到4434亿马克。到70年代前期,经济出现“滞胀”,失业者增加,人口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加重,社会开支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整理自吴友法等著《德国通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德国“福利国家”的特点。
(2)效率和公平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兼顾的两个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效率和公平”,评价德国的“福利国家”。
2022-05-15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重庆专版)
4 . 儿童福利的演变

材料一   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教会及慈善人士通过建立孤儿院、儿童救助站等福利机构对儿童予以救助。但在工业革命后,由于城市中孤儿和弃婴数量的增多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机构养育也因其缺乏家庭养育氛围等种种弊端遭到诟病。因此,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城市中的贫困儿童开始基于反机构化、反城市化的理念被安排到农村家庭去。然而进入20世纪,特别是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前人们认为社会福利主要依靠自救与互助的想法被抛弃,民众要求政府担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对儿童权利的保护。

——满小欧《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与儿童保护制度》

材料二   战后以来,英国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许多人认为这是一项值得自豪的成就。……出生:*贫困的母亲可获得附加补助加上一次性补助。每个婴儿出生、医药费平均为1150英镑,全免。儿童时代:(16岁以前)每个儿童每星期得6.85英镑津贴。贫困失业家庭11岁以下的儿童每星期得9.60英镑津贴。*未失业贫困家庭可获得家庭收入补助。小学和中学教育免费。*有的儿童可享受免费牛奶、午餐。(注:带*的为政府打算取消的项目)

——洪江《“从摇篮到坟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孤儿援助方式的变化,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孤儿援助观念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的欧美儿童福利。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

2016-12-13更新 | 100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高考测试历史试卷(一)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政府制定社会立法、实施政府救济兴起于公元1516世纪。1601年,英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济贫法规定由基层组织教区为济贫的基本单位,负责本辖区的济贫事务。为了得到救济,贫民被剥夺自由迁徙权和自由工作权,形成教区依附,使得确实贫困的外来贫民得不到救济,也导致劳动力自由流动受限……19世纪初期,很多人认为济贫法培育懒汉,鼓励不道德,主张废除济贫法。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的济贫法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必须建立新的制度以适应时代的变迁。经过反复的辩论,也受到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影响,1908年,英国议会正式批准了养老金法案,建立了国家养老金制度。支付国家养老金所需的一切费用均来自议会批准的拨款,法令保护养老金领取者的选举权、公民权及宪法保护的权利。1911年,英国正式建立了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样,英国就正式建立了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二战后,1948年,英国国会先后通过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工业伤害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和国民救助法等五大法案,加上此前已颁行的国民住宅法、劳动交换法、职业训练法等,构成世界上堪称楷模的社会安全制度。1948年,英国向世人宣布,它已建成“福利国家”,基本实现了“最低原则”和“普遍原则”,即保障全体国民的生活不低于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社会保障惠及全体国民。随着福利国家的建立,传统济贫法也走到了终点。

——摘编自梁发芾《英国:从济贫法到福利国家》


(1)撰写一篇19世纪初期建议修改济贫法的短文。(要求:表明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英国济贫制度的新发展,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2021-03-06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五)历史试题(新高考)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后初期, 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组织工会并举行大规模活动的高潮,取得了重大成就。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所造成的压力成为杜鲁门推行“公平施政”的重要因素,也是日本战后通过劳工立法、给工会活动自由的主要原因。20 世纪50-60年代,工人阶级以大幅度提高工资为斗争目标,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斗争,也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工资在1948-1970 年间有明显的增加,美国、日本、 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工人工资增长率分别为: 48.2%、 289.7%、242.2%、120.4%、46.1%。 同时,工人运动推动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广泛建立。战后工人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进入8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相对完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逐渐转入低潮。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转入低潮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英国一直以教区为单位实施救济,利用各种民间团体或慈善机构赈济穷人。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国家出面组织各种社会团体实行社会保障。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失业,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和保障充分就业,这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已经成熟,为向福利国家过渡准备了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人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1946年工党执政后,先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1948年颁布的《国民扶助法》把经济扶助的责任从地方移交给中央。这些法律,为建设福利国家奠定了法律基础。英国政府用全国统一的、集中的福利方式取代旧有的、分散的地方性福利提供方式。福利制度的运作,耗费了大量的政府资金,加重国家负担;税收增加,影响了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劳资矛盾加剧,这一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阻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德国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化启动最早的国家之一。十九世纪80年代,德国开始走上社会福利国家的道路,社会保障的最初设计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论的影响。为赢得工人支持,德国政府凭借强大的国家机器,主导着福利制度的发展方向。1883年以后,德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健康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养老法》等,以此协调社会各阶级的矛盾冲突,使其不影响德国政府的基本国策。1949年实施的《德意志联邦基本法》,明确德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主要有:社会保险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含低保申请支付补助;12年免费义务教育三个方面。德国福利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成为国家的财政负担,但德国各个政党都不愿给福利制度动大手术而失去选民。

——摘编自陈晓律《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福科保障制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如识,比较英德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上的异同。
2020-03-19更新 | 2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关注社会问题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视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里昂就陷入一种骇人听闻的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使我非常悲痛,深感世道不公。看他们徒劳地与贫困搏斗,心灵与肉体一起断送于贫困之中,这该是多么令人难以忍受啊!身为一名工人,他不知道为什么要低下头听人摆布,他甚至连遮体的破衣烂裳都没有,却用自己的双手制出名贵的织品,织成华丽的衣料,供娇生惯养的富人穿着无所事事。连从未见到母亲嘴角上挂过笑容的孩子们也要俯身在织机上操作,用浑浊的目光注视着他们手指下现出供达官贵人的仔崽们玩赏的阿拉伯式图案或花纹!

——摘编自李斯特1837年访问里昂时写的一封信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李斯特所描绘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对材料所述现象进行了抨击与揭露的思想与文学艺术流派。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西方国家为缓解材料中的社会问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实质。
10 . 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创造了不同于以往的物质文明,也深刻地影响和改造着人们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念、社会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的20年代,当西欧诸国还在战争废墟挣扎,努力恢复到战前经济发展水平时,在战争中大发其财的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收音机、洗衣机、小汽车已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汽车的大量消费,改变了人们时空观念和生活观念,一时间,奢靡之风盛行。二战后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西欧国家经济繁荣时代的到来,这种高消费的时尚蔓延至欧洲,人们的衣食住行向着多样化和高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也在尽可能地丰富精神生活,非物质消费的支出呈上升趋势。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与高消费并行的是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这一政策最早可上溯至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和德国俾斯麦时期的济贫法。但在当时,实行福利国家的社会条件尚不成熟。美国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中,制定了一些社会保障政策。1932年第一次执政的瑞典社会民主党首次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改革政策。二战后福利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在欧美国家广泛施行。福利国家政策包括:建立失业救济金、养老金、病休金和儿童津贴等;提供诸如教育、医疗、托儿免费或低费等,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施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国家不堪负担。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年代后半期,美国在经济繁荣中实行怎样消费手段?简析其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经济发展角度上看,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利国家政策的内容,并从经济角度,指出二战后实行的条件。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政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