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熙宁五年市易法正式颁行。“置市易务,……其诸司科配,州县官私烦扰,民被其害,悉罢之,并于市易计置。……其三司诸司库务年计物,若比在外科买省官私烦费,即亦一就收买。”“市易之法成,则货赂通而国用饶矣。”市易官吏“诱陷无赖子弟以隳(huī毁坏)产者有之,予民者高其物估,以巧取息者有之。”“遣吏坐列贩卖,与细民争利,下至菜果油面,使道路怨嗟,商旅不行,酒税亏损。”

——据《宋会要辑稿》《历代名臣奏议》等

材料二   1830年,中国产品占世界产量的份额(%)为29.8,而此时的英国为9.5,美国为2.4;到1860年,英国为19.9,中国为19.7,美国为7.2;到了1900年,这一数据变为美国占23.6,英国占18.5,中国占6.2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中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9564月毛泽东说: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
—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
19546月,废除自留地的义务交售制。
19586月,取消副业、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采购制。
1952年—1964年间,国家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
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产量等等,1955年起,国家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
19541960年间,全国的粮产量增长了50%以上,到60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据凤凰网《赫鲁晓夫改革:光荣与混乱并行》

(1)据材料一概括市易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施行带来的影响。
(2)将材料二的文字信息整理成直观的图示(或表格),并拟定一个标题。概括分析影响这些信息的主要因素。
(3)指出材料三中“第二次结合”的含义,并列举符合该“结合”的政治史实(限于1956年)。
(4)据材料三,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对赫鲁晓夫改革进行解读。
2021-08-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主要工业产品在世界所占的地位变化表(据百度百科等整理)

1913192819321937
工业生产总值5321
机器制造业4422
拖拉机422
联合收割机21
电力151073
石油2322
生铁5653
5653

材料二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
195382.51957105.0
195485.61958141.2
1955106.81959124.7
1956127.61960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1)指出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的突出特征,并结合国际国内背景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60年间苏联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1-08-0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苏联的经济建设给我们留下许多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的心态就很能说明问题:“政策一付诸实施,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也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然而,要我们自己去适应政策仍然感到十分困难,甚至很痛苦。”

——陆南泉、姜长斌、徐奎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

材料二   苏联外交官亚历山大于1930年返回莫斯科,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大街上一片灰暗,餐馆和咖啡馆逐一消失,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氛,除了纸箱和食品罐头,橱窗内什么也没有。店员在张贴“无货”的标签,所带的神情与其说是轻率,毋宁说是绝望。每个人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其质量真是难以形容,我身上的巴黎西装让我不知所措、无地自容。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

——摘编自【英】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


(1)根据材料一,描述赫鲁晓夫的心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斯大林模式在民生方面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10月,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的报告中说:“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同年12月,列宁再次论述首道:“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1922年列宁总结道,“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农生产者贸易自由化;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整理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1953年起,赫鲁晓夫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变革,提高收购价格量,1953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肉类、奶类的生产也大幅增加。赫鲁晓夫还采取了合并集体农庄的政策,把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1958年赫鲁晓夫一反常态,他认为“保留大块宅房园地和私有牲畜,就成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因而采取许多限制措施。1964年与1958年相比,除了水果和浆果有较大增长(24%),蛋和蔬菜有一定增长外,其余农畜产品的产量都大大下降了。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放。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列宁是从哪些角度来阐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的?
(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与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在目的方面的异同。
2021-07-27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段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之后,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经济危机引起了农民强烈不满、工人罢工抗议、水兵发动叛乱等严重政治危机。显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列宁在1921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大会通过决议实行一系列新的改革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到1925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有了初步好转。

——摘编自人民版必修二教材

材料二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为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戈尔巴乔夫启动了经济改革。一方面,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另一方面,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目的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由于困难重重,各项经济改革措施难以奏效。

——据人民版必修二教材及《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宁为什么推行新经济政策?列出两条新经济政策的“新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评价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改革成功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2021-07-2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针对赫鲁晓夫后期严重农业问题,在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前,勃列日涅夫先抓农业改革: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制度,凡农庄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后交售国家的农产品,国家提价50%收购;同时稳定零售价格;19651979年,农产品收购7次提价,某些农产品收购价格超过零售价格,出现倒挂,财政补贴不断增加;完全经济核算制农场,可把大部分利润留为自己支配,不上缴预算,有利于社会稳定。1964年,苏联通过《集体农庄成员优抚金和补助金法》,实行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规定:集体农庄设立养老金、残废优抚金、丧失赡养人员优抚金以及女庄员妊娠生育补助金,化抚金和补助金,1/3由农庄、2/3由国家支付,不得从庄员收入中扣除。19731982年,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一直占27%左右,如果把与农业相关的化肥、农药、农机、混合饲料等计算在内,农业投资占国民经济投资总额30%以上,在当时世界大国中居首位。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八五计划(19661970年)被认为是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五年计划,但犹豫不决和保守主义不允许改革者计划彻底实施。

——摘编自《勃列日涅夫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2021-07-2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针对赫鲁晓夫后期严重农业问题,在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前,勃列日涅夫先抓农业改革: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制度,凡农庄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后交售国家的农产品,国家提价50%收购;同时稳定零售价格;1965-1979,农产品收购7次提价,某些农产品收购价格超过零售价格,出现倒挂,财政补贴不断增加;完全经济核算制农场,可把大部分利润留为自己支配,不上缴预算,有利于社会稳定。1964,苏联通过《集体农庄成员倪抚金和补助金法》,实行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规定:集体农庄设立养老金、残废优抚金、丧失赡养人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2021-07-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农业改革。罗斯福批准公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实行有储“休耕”,提高农产品价格。获得资助的农场主采用机械干活,失业的农民涌入城镇。沙尘暴严重的地区许多家庭得到了政府的直接救济。除此之外,联邦政府还提供了其他援助,包括提供粮食和种苗贷款等。农业调整署向小麦种植户提供几百万美元的补助,鼓励改种其他作物,比如用能使土壤增肥的高粱代替导致土地贫瘠的小麦。联邦政府还出台了长期政策,旨在改变土地的使用方法,遏制水土流失,恢复草原植被。

——摘编自【美】约翰·马克.法拉格等《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材料二   二战后,农业问题一直是苏联经济的伤疤。虽然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领导人花了很大力气来搞农业,苏联农业由征税农业变为保护农业,然而农业问题仍未解决。据统计,1965~1980年苏联农业资本存量增加了160%,而产出仅增长20%。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受到上级过多干预,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苏联地域辽阔,交通运输非常落后,在广大农村尤为严重。而交通运输能力小和运费高的缺点,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程度。总之,生产效率低下和投资效益的每况愈下,使得二战后的苏联出现了严重的农业危机。

——摘编自余章松《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农业危机问题探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苏联农业危机出现的原因。
2021-07-1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农业1950年14.2%24.2%50.7%
1990年2.8%5.1%7.2%
工业1950年34.9%43.2%22.5%
1990年25.8%40.5%33.6%
服务业1950年50.9%32.6%26.8%
1990年71.4%54.4%59.2%

材料二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所谓“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新中间阶层”是难以准确定位的社会阶层,主要指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和白领工人。)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下,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中国以农村改革委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着人们的活力和创造力。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提取其中的主要历史信息,概括提取的历史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产生原因。并指出这一历史现象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改革成功与苏联、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获得广泛深入的发展,就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的大萧条,掀起了广泛持续的国有化浪潮,建构起国家垄断资本这一资本主义稳固的经济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私有化浪潮,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以美、英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尊崇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管。2008年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终结,发达国家的政治重新迈入另一个大的循环周期:凯恩斯主义和大政府时代,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干预和监管的恢复和加强,直接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深化。

——摘编自刘儒《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材料二   正如一些苏联学者指出的“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改革的结果使企业下放过了头,权力分散过了头,从而削弱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计划管理,致使地区的“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改革方法来看,赫鲁晓夫往往凭个人的主观愿望,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改革。对此苏联学者布拉尔茨基发表的文章分析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和低效益的。其原因是他用传统的行政方法、官僚主义方法搞改革,不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没有发动劳动人民为改革而斗争。

——摘编自陆南泉《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简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二战后西方国家与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