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其特点是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明快,富有感召力。下面是组反映中外历史重大事件的宣传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苏联集体农庄的宣传画 图2 玉米运动的宣传画

图三图中文字为“社社亩产万斤粮” 图四1980年农业大丰收
(1)指出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苏联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二者的结果如何?
(2)图三、图四农产品产量提高的原因各是什么,给新中国的经济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从以上四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党和国家面临一系列问题,对斯大林登峰造极的个人亲拜,以及由此引起的民主法制的破坏、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状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很大的压抑。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斯大林的政策作了一些调整,却遇到了一个现实问题,即如何对待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改革就难以进行。

——摘编自【俄】亚历山大佩日科夫《“解冻”的赫鲁晓夫》

材料二 马克思曾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国家的权力日渐缩小,自治机构的权力日趋扩大。1950年,南斯拉夫颁布《工人自治法》,由国家所有制开始转变为所谓的社会所有制。1963年,通过第三部宪法,决定所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实行自治原则,并允许共和国和自治省行使主权。1953〜1963年,南斯拉夫经济发展的速度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从1971年开始,又实行“国家集体元首制”和“议会代表团制”,提出要把企业改造成为劳动者的自由联合体,实行联合劳动,成立联合劳动组织。但是,改革也导致本位主义与分散主义盛行,最终把这个国家拖向了瓦解的深渊。

——摘编自江春泽、汪丽敏等《南斯拉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历史背景,并说明赫鲁晓夫在“现实问题”上所采取的重要行动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并分析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影响.
3 . 斯大林模式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政府为集体农庄配备拖拉机(照片)集体农庄里的幸福少女(油画)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 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给苏联开出的改革药方是什么呢?他的逻辑是:苏联的“极权社会 主义”,引起了“人与政治、政权,人与生产资料、财产,人与文化的异化”。政治上共产党的领导,意味着共产党“对政权的霸占”,造成政治垄断,形成人与政治、政权的异化;经济上公有制占统治地位,排除了人们对所有制的选择,造成经济垄断,形成人与生产资料、财产的异化;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居于指导地位,妨碍了“吸收世界上一切进步的思想”,造成精神垫断,形成人与文化的异化。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3 月21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指出两幅图中人物表情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从苏联取到“经”的主要内涵。概括其对美国的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戈尔巴乔夫评论的不足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
2020-07-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3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为3 121亿元,比上年增长% 5%,超过计划增长40的指标;扣除农村队办工业产值36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7. 90。粮食产量3. 87亿吨,比去年增长% 20,棉花463. 7万吨,比去年增长28. 9%。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较快,加速了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 805万人,产值达到4 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 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85年4月,戈尔巴乔夫谈到“加速发展战略”时说:“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不是市场,也不是自发力量,而首先应当是计划。同时,应当对计划工作采取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经济杠杆,为发挥劳动集体的主动性提供广阔天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1986—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从1985年5月开始,戈尔巴乔夫在全国动员一切力量开展反酗酒斗争。不仅禁止伏特加酒,还关闭了啤酒馆,街道上甚至出现了反酗酒纠察队,以恐怖手段吓唬顾客。反酗酒斗争特别有成效,含酒精饮料的产量在1985D.1986年减少了差不多1/20。但苏联失去了重要财源,“国民经济3年至少损失670亿,而精神上的损失则是无法估量的”。这一运动还破坏了粮食业和葡萄种植业。

——摘编自《挺救苏联:苏联历史上的三次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并分析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2020-07-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体制在不断创新与调整,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在全球化不断增强的趋势下,人类终将要共同面向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4年3月2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增加全国谷物生产和开垦生荒地的决议》。从该决议开始,苏联国家在赫鲁晓夫领导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开垦土地运动。在1954—1958年间,苏联共计开垦土地4000万公顷……1956年获得丰收。……但是好景不长,新开垦的土地出现了问题。由于垦荒区地处边陲,人烟稀少,无法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不能使人们长期定居,而且开垦需要长期的人力、财力、物力。开垦荒地也破坏了当地原来的生态环境,风沙侵蚀日益严重,所以这种垦荒运动所获得的成果很难继续真正巩固下去。

——人教社历史必修2《历史材料与解析》


(1)阅读材料,说说你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经济改革中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这项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1987年,一位领导人为希望集团刘永好四兄弟的企业题词:“中国的经济振兴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企业家。”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凡是非公有制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市场发育就越快,市场机制就越活,综合实力就越强,老百姓日子就越好过,经济体制就越成熟,社会就越稳定。……多种所有制结构,有助于各类市场主体的强点和弱点互补,并使各自的强点强化,弱点弱化,使社会主义经济得以更顺利地发展。

——《非公经济:从临渊履冰到理直气壮》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党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怎样的关系。并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3)结合所学,简述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意义?面对当今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依据亚太经合组织会标所蕴含的信息,请说说亚太地区应怎样共同面对未来。
6 . 20世纪是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世纪,也是互相学习借鉴的世纪。

材料一   美国1925~1945年失业率示意图



(1)写出与材料一所示1933年后美国失业率变化相关的重大事件,并指出其实质。

材料二   1913至1937年苏联主要工业指标的排名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电力15107432
555433

(2)依据材料二,说明1928至1937年苏联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概括取得此成就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二战后苏联工业改革的措施摘录

领导人措施
赫鲁晓夫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
勃列日涅夫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管理
戈尔巴乔夫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3)依据材料三,归纳苏联改革的思路或脉络。

材料四   20世纪50和90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曾先后借鉴苏联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4)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后期中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简述以上三国的改革之路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0-07-1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1)根据材料,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四个国家钢产量总体发展趋势相关的因素。
2020-07-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第二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   勃列日涅夫当政后重新恢复按地区生产特征建立统一的党组织与领导机关,取消赫鲁晓夫分别成立的工业党与农业党。为提高物质刺激,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的制度,从1965年到1979年,农产品共提价7次,1964年7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集体农庄成员优抚金和补助金法》,大大提高农庄的社会保障与保险基金。同时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农业投资占整个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30%以上。但由于农业劳动者实际上还是无权参与生产与经营活动,农庄理事会流于形式,加上仍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农产量始终徘徊不前

——摘编自《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影响。
2020-07-13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蒙古族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六)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苏联赫鲁晓夫时期的“玉米运动”宣传画。

材料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主要内容:ー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掀起“玉米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生死状”产生的意义。
2020-07-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材料   勃列日涅夫当政后重新恢复按地区生产特征建立统一的党组织与领导机关,取消赫鲁晓夫分别成立的工业党与农业党。为提高物质刺激,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的制度,从1965年到1979年,农产品共提价7次,1964年7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集体农庄成员优抚金和补助金法》,大大提高农庄的社会保障与保险基金。同时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农业投资占整个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30%以上。但由于农业劳动者实际上还是无权参与生产与经营活动,农庄理事会流于形式,加上仍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农产量始终徘徊不前。

——摘编自《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影响。
2020-06-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