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列宁强调“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由此可知,当时苏俄(       
A.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开展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运动D.建立“苏联模式”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难以忍受余粮征集制的沉重负担,产生了严重不满;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背口袋的人”(搞粮食投机的人)。列宁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19213月,苏维埃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石镇平《重新解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在列宁心目中,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错误做法的纠正,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探索和尝试。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粮食税、发展租让制、租借制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货币和商品交换等看出,无论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还是允许自由贸易、商品货币关系存在,都是列宁在破解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难题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毕竟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未来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和商品交换无疑是破天荒的。

——摘编自王进芬《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精髓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例,说明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3 . 1922年10月11日,苏俄政府颁布法令,授权国家银行发行切尔文券。切尔文券是通过对工业和商业的短期贷款(由票据和商品作为担保)方式发行的。1924 年,外国记者惊讶地发现莫斯科“几乎没有追求美元的现象,美元的供给似乎比需求更大,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据此可知,苏俄政府发行切尔文券(     
A.体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认识B.为制定粮食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C.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开始的标志D.旨在极力消除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
4 .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这表明,苏俄开始推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单一公有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邓小平反复讲过这样的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俄国列宁也曾经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这项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0-06更新 | 237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摘编自何正斌《经济学 300 年》

材料三 1979 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付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什么?谈谈你对材料中“退却”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凯恩斯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西方国家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撒切尔夫人开出的“药方”。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1946年~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3)上述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022-09-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下列经济体制中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最高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人民公社化体制
10 . 列宁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他甚至认为,合作社和国家资本主义“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恢复资本主义制度B.推行了农业集体化C.取消商品货币贸易D.引入市场调节机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