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1921年7月,苏俄政府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到1924年,国家共租出6488个企业,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等。这做法(     
A.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B.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C.有利于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D.刺激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2023-09-0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评价说:“以建立工农经济联盟为目标,重视并利用市场机制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它为现实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学者评价的事件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推行D.以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为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0-06更新 | 237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是领导层(勃列日涅夫执政)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三   柯立芝(19238月至1929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拨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A时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不同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并分析其国家治理调整的共同原因。
2022-07-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俄国制造业生产指数(1913-1925年)
年份1913年1920年1925年
指数10012.870.1
A.俄国经济在一战中遭受损失最大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C.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走出低谷D.苏联模式有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6 . 有学者认为不能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地对立起来。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物,它要克服的是资本主义的弊端,而不排除资本主义一切有用的形式。据此可知,十月革命后的苏俄(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
7 . 某项政策最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在经济上向农民让步,在政治上重构工农联盟,实现巩固政权和危机化解的目标。该政策是(       
A.固定粮食税B.余粮收集制C.义务劳动制D.农业集体化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
9 . 20世纪20年代的列宁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才能获得彻底的胜利: 即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因为在和平时期,小农需要的东西同 工人需要的不一样,只有同农民妥协,才能拯救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材料表明列宁意在 (     
A.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寻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路径
C.全力推行余粮收集制D.着手调整苏俄的经济发展政策
10 . 建立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在他看来,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如果不把俄国移到另一种比先前更高的技术基础上,就根本谈不上恢复国民经济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因为不实行电气化,要振兴工业是不可能的。”据此分析,列宁关注的重心在于(       
A.“布尔什维克速度”B.推行“新经济体制”
C.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D.扭转“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局面
2022-06-14更新 | 4811次组卷 | 2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