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1921年苏俄规定:“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此规定出自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D.“自由放任”政策
2 .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妥协,是苏俄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其原因引起史学家的极大兴趣,以下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A.缺乏配套的系统的政治改革B.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
C.受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影响D.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
3 .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的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D.削减农业税,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价格
4 .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中在鼓励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这同样是种矛盾的态度,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A.与当时苏俄基本国情不相符B.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D.为斯大林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2021-08-09更新 | 156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竞培中心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
2021-06-30更新 | 331次组卷 | 3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21年,针对国家所控制的大工业领域的低效率现象,列宁又进一步在部分国营大企业中也推行了“经济核算制”和“商业原则”,让这些国营企业“通过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来获得自己必需的资金”。这表明当时苏俄
A.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B.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C.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D.利用市场恢复发展工业经济
7 .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列宁的这两次讲话
A.前者反映农业集体化,主要为解决战时粮食问题
B.后者反映了农民不能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C.政策调整主要是基于苏德战争结束社会危机重重
D.这反映了苏俄在不断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8 . 1920年12月,列宁解释他向外国资本家让步的目的时,主要用的是政治上而不是经济上的术语,正向他当时所说的那样,这是因为“政治因素高于一切”。这说明
A.新经济政策有鲜明的政治目的B.无产阶级统治受到新政策的冲击
C.俄国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的旧路D.新政权忽视巩固统治的经济基础
9 .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以下措施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
A.实行固定粮食税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工业国有化D.实行强制性劳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柯立芝(19238月至1929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拨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