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
2 . 1921年苏俄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此后,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①使苏俄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②注重利用商品价值规律
③为苏俄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④使苏俄经济迅速恢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1-10-0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多种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2021-09-3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
2021-06-30更新 | 331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暑假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1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文告“(征税)应当落到单个的农户头上,农民完税后剩下的东西完全由他自己支配。”这体现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2021-06-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6 .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列宁的这两次讲话
A.前者反映农业集体化,主要为解决战时粮食问题
B.后者反映了农民不能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C.政策调整主要是基于苏德战争结束社会危机重重
D.这反映了苏俄在不断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优越性,也各有缺陷,两者都不可或缺,常常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做灵活变化。当一国处于强势时,主要用市场来配置资源,以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当一国处于弱势时,主要宜采取计划来配置资源,以形成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边缘化。

——刘运新《经济法视野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之再认识》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
8 . “往昔热情拥护者的反叛使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深为震惊。苏维埃政权在1921年夏使用了大规模武力来镇压农民暴动,数千名农民被枪毙,几万人被送进劳改营。但是,单靠大棒是不够的。”为此,苏维埃政府
A.实行按需分配制度取消商品贸易B.取消自由贸易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C.实行新经济政策给农民一定自主权D.建立集体农庄制发展计划经济体制
9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425.1355118.217330
1940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2020-11-25更新 | 336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涑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施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特点?罗曼·罗兰所说“目前的政策”有何弊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农业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政策调整?1992年南方谈话回答的计划和市场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2020-11-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