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税后余粮由农民自行支配……”这是苏俄实行的哪一政策的内容?(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D.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0-06更新 | 23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妥协,是苏俄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其原因引起史学家的极大兴趣,以下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A.缺乏配套的系统的政治改革B.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
C.受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影响D.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
4 . 下列表格是1913-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下列不属于1926年度成果取得的因素是
A.取消自由贸易B.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D.对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
2021-08-3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关于农业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
C.允许私人办企业D.建立集体农庄
6 . 下表反映了1913~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得益于
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
总产值(按1926∕1927年度价格计算)(亿卢布)102.5114.1077.39110.83
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100)15.3%9%11.1%19.1%

A.余粮收集制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C.农业集体化的开展D.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7 . 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由此苏俄实行
A.余粮收集制B.新经济政策C.义务劳动制D.单一公有制
2020-12-15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0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1925年,苏联工业总产量达到一战前(1913年)的75.5%,谷物总产量7247万吨,接近一战前水平。这表明苏联
A.开始实施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B.新经济政策取得较大成效
C.战时共产主义有利于经济恢复D.国民经济受战争影响较小
2020-10-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0-2021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略上美国和苏联走出两条不同的道路,为了发展经济,各国的发展道路不断改革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9月,英国脱离金本位。英从1英兑换4.86美元,几天之内跌落了25%,达3.75美元。英9月贬值后引起的美元升值,使美国出口盈余大幅增长,但是同期的经济指标却显示出相反的走势,商品价格、就业率等指标跌落的速度比英贬值之前更快。193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但是,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表现当时的悲惨情形。25%的失业率表示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失业者,而且是长期失业。领取救济品的人排着长龙,许多人因无法偿付贷款而被迫流离失所,悲观、绝望的气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采取了一种新的经济政策,这个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1931年,苏联购买机器设备的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苏联逐渐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经济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工业总产值占欧洲第一位。

——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材料三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一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摘自罗斯福《就职演说》

材料四 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三分之ニ。…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60年代一般为15%,70年代已接近20%。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

——摘自王斯德、钱决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为了“应付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
2020-08-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人物名言与事件往往包含丰富历史信息,认真阅读以上表格,至少结合两个历史人物与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