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

材料二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持续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点: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20世纪90年代,特点: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摘编自任素君、郑旭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材料三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边界从一国国内拓展到国外的过程。市场机制需要一定的制度框架来规范其交易行为,这种国际间制度框架的形成属于经济一体化的范畴。国际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某个中心国家(一般指霸权国家)的国内制度向外延伸来形成,也可以通过世界经济中参与国平等协商而产生。

——摘编自雷达《国际经济协调和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什么问题?这一做法的影响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对经济的不断调整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学知识,指出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三大组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 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图
A.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20-07-28更新 | 194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1913-1937年的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1913192819321937
项目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555432
A.1928年工业生产未恢复到1913年水平
B.1932年工业成就突出是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1937年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工业发展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4 . 下表描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社会现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应对经济危机的相似做法B.国家干预经济的反应
C.对本国发展道路的合理探索D.美苏两国畜牧业发达
2021-01-24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摘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

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50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
C.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造成粮食的歉收
D.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
6 . 到1931年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授助的项自己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总值为8300万卢布外汇。1931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出口量的三分之一,1932年上升到二分之一左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苏联利用经济危机努力提升本国工业实力
B.欧美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经济封锁
C.苏联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我发展的转变
D.美德两国与苏联的关系比较密切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二   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材料三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过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基本“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的“超苏联模式”,打倒“四人帮”后,才最终在新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突破,也首先是对过去传统的“苏联模式”来说的。

——摘编自陆南泉、马龙闪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据材料一,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的主要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学习“苏联模式”的表现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图为苏联工业化时期宣传其成就的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该海报

A.客观地宣传了纺织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B.展现了工业化促进纺织业发展的成果
C.反映纺织业为苏联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忽视了当时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事实
2018-04-22更新 | 7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2019-01-30更新 | 2980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的排名,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5532
机器制造业4422
联合收割机21
电力151073
6644
石油2322
5553
A.1913—1928年停滞不前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1928—1932年工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C.1928—1937年工业不断发展得益于国家计划经济的开展D.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引下苏联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