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958年,美国学者在调查苏联人民的生活状况时指出,苏联人民对土豆的需求量最大,60%的人不买水果,25%的人不买生菜或其他蔬菜,肉、蛋、牛奶的消耗更低。这体现了
A.苏联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B.当时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
C.苏联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的发展
D.经济大危机造成了苏联经济结构的失衡
2 . 1930年前后,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那些胡说必须降低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人,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是我们阶级敌人的代理人”。据此可知,斯大林的论断
A.将经济发展与政治需要相结合B.以追求建设速度作为终极目标
C.推动苏联工业建设道路的开展D.导致经济政策转向了自由生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1931年开始,实行配给制的苏联将国营“外宾商店”向苏联公民开放,只允许使用黄金或外汇购物,并在欧美多个城市发布广告,其中一则广告语为“俄国的凛冬已至,向外宾商店汇款能让你们在苏联的亲戚朋友买到暖和的衣服、鞋子、衬衣……”。苏联此举旨在
A.借助危机进行政治宣传B.为工业化筹集所需资金
C.部分地延续新经济政策D.调整不平衡的经济结构
4 . 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做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2019-08-09更新 | 13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6届湖北保康县一中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A.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危机
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6 . 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比作三个实验:“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2019-05-09更新 | 66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届湖北老河口一中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2012年3月,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他曾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
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民主与法制
C.经济困难,物质生活水平低D.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据此推知,当时苏联
A.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B.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行政命令代替计划经济
D.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奉献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认为:“直至1970年以前,绝大部分的工业生产,始终不出发达资本性经济之门。若打开世界工业地图来看,30年代后期的唯一改变,是苏联五年计划的实施。”上述改变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实现工业化B.通过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现代化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D.推动凯恩斯主义在国家层面传播
10 . 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30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例如: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上述材料表明
A.苏联由封闭走向开放
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
C.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消失
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