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2 . 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2019-01-30更新 | 2640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3 . 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2019-01-30更新 | 2768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4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4 .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2019-01-30更新 | 5727次组卷 | 10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
B.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苏联工业
C.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D.生产资料公有制优越性的凸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4年2月,苏联通过二五计划决议,规定对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产值要求增加1倍。这表明苏联
A.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C.注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
D.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
D.肯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历史事件简表。

美国苏联中国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3年,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
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使美元贬值40%。
1934年5月22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提议的《购银法案》。
1935年,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通过《社会保险法》
1928年起,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
1929年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
1935-1937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统一发行货币,实行纸币制;禁止使用白银,白银收归国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


从表中提取三国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9 . 苏联政府加速对个体农民进行粮食收购和催缴农业税、保险费和贷款等各种税款。1930农业年度,个体农民上交的统一农业税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5%。这些做法
A.有利于农业全盘集体化速度加快
B.体现新经济政策发生异变
C.保证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取得成功
D.说明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
10 . 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B.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
C.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赫鲁晓夫改革中“物质利益原则”推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