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如图为1927—1936年美苏两国粗钢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万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有其必要性
B.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效果显著
C.美国的粗钢产量增长率明显低于苏联
D.美国以恢复重工业发展为新政的首要环节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对俄国(苏联)人民来说,五年计划是一件祸福兼有的事情。五年计划和大萧条都产生了至今仍可感受到的影响。

——摘编自(关)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以及国会根据经验和智慧提出的其他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1)根据材料一,说明对俄国(苏联)人民来说“祸”与“福”各指什么?指出苏联“独特实验”的模式是什么?
(2)材料二中“灾难深重的世界”指的是什么?罗斯福“付诸实施”的政策是什么?
2019-10-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1929一1938年美、苏、德、日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表,表格中数字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国家1929年(%)1932年(%)1937年(%)1938年(%)
11.110.611.413.2
43.331.835.127.8
5.011.514.118.7
2.53.53.53.8

A.①德国②美国③苏联①日本
B.①美国②德国③日本①苏联
C.①日本②苏联③美国①德国
D.①苏联②日本③德国④美国
4 . “当一个国家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主要由政府来主导和推动,一定会朝着重型工业化的方向发展:苏联时期的工业化方向,那是一个可以制造最先进的坦克,但却没有能力制造一台优质的电视机或者面包的工业时代。中国1949年之后的工业化运动,是卫星可以上天、原子弹可以爆炸,但人民却只能依靠定额的布票去给自己买几尺棉布的工业化时代。”作者意在强调
A.中苏工业化采取同一种模式
B.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工业与市场应该由私人主导
D.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优势
5 . 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做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2019-08-09更新 | 130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3届辽宁省昌图四高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后,农村富裕农民日益增多,到1927年大约有100万户。联共(布)领导人看待这一现象意见不一,担心市场发展会导致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增长。同时还要利用工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来加速工业建设资金的积累。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着手改革苏联的农村经济关系,主要是在推行集体承包的同时,广泛实行家庭承包和个人承包的形式,允许农民终身占有和继承土地,鼓励农户独立经营。但由于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左右,且多是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收效甚微,农业发展的低迷状态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农民大失所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摘编自邓倩《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农业改革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推进农业集体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农业政策调整失败的教训。
7 .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评价,错误的是
A.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
B.这种体制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C.这种体制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D.这种体制从未起过积极作用
8 .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先后经历了几次经济改革。其中不包括
A.斯大林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19-05-1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比作三个实验:“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2019-05-09更新 | 661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关于该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规模小导致粮食产量下滑
B.为苏联优先发展工业化提供了资金
C.粮食减产促使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业上来
D.挫伤农民积极性,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019-05-0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