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各国经济政策往往随着国情的变化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时,把新经济政策划分为两个时期,认为如果从1921年开始的第一个时期必须从农业开始来发展工业的话,那么,从1926年就进入了“直接工业化时期”。在这个时期,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必须从属于这个问题。

——摘编自陈榕《“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从1926年进入“直接工业化时期”的背景。苏联工业化与西方工业化有哪些不同?

材料二二战后的一个时期,英国奉行凯恩斯主义,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加以干预。一方面它为英国创造了短暂的繁荣;另一方面,从长期看,也给英国带来了灾难。政府开支过大,财政入不敷出,企业税收不堪重负,银根被迫一松再松,由此带来了生产停滞,物价飙升,通胀一发不可收拾。……此时撒切尔夫人站了出来,大声疾呼:英国应回归亚当·斯密的传统,还经济以充分的自由,切实保障人民工作的权利、花钱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总之,要使政府成为经济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摘编自《撒切尔夫人的“货币主义试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英国经济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撒切尔夫人是如何让英国回归亚当·斯密的传统的?

材料三

1952—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52—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2018-02-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在可以使用冰箱、收音机和汽车以前,政府建造了钢厂和水电站。消费品的缺乏或者不存在,在某种程度上由正式工作、廉价的设施及廉价的住房和食物补偿了”,但这“意味着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胡佛应对经济大危机B.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C.罗斯福开展“新政”D.斯大林推进苏联工业化
2022-02-19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八单元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后,农村富裕农民日益增多,到1927年大约有100万户。联共(布)领导人看待这一现象意见不一,担心市场发展会导致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增长。同时还要利用工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来加速工业建设资金的积累。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着手改革苏联的农村经济关系,主要是在推行集体承包的同时,广泛实行家庭承包和个人承包的形式,允许农民终身占有和继承土地,鼓励农户独立经营。但由于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左右,且多是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收效甚微,农业发展的低迷状态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农民大失所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摘编自邓倩《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农业改革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推进农业集体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农业政策调整失败的教训。
15-16高三上·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苏联工业化建设迅速开展
D.美苏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1924年后,斯大林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这两种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A.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B.实施的目的不同
C.实行后的结果不同
D.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
2018-04-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6 . 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不断改革经济,迎来不同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美国修建上述公共工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模仿”苏联的措施

2018-02-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六单元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上,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为了满足粮食税条件下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苏俄政府采取租让、出租等方式,把外国资本和私人资本重新引入国有企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法令,国家除直接管理约4500家最重要的大型企业,其余企业都可以出租给合作社或私人经营。1921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还原业主经营,实际上使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斯大林说:“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他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他号召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

——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关于工业化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提出上述看法的原因。
8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425.1355118.217330
1940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2020-11-25更新 | 333次组卷 | 26卷引用: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步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项目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3221
机器制造业42121
电力107432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
10 .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作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材料三   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

——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1)根据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瓶颈的原因。
(3)材料三中赫鲁晓夫这番话说明了什么现象?你怎样认识赫鲁晓夫的反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