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2022-03-30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 . 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俄】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析其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并举出苏俄工业上“退回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据材料三,概括普京认为“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1-02-25更新 | 50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重点练)
3 . 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表明,并不存在一套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各国可以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结合本国国情,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和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注:以1932年生产指数为100。

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现明显复兴的迹象。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了近l倍。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危机爆发前水平。

材料三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怎么有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在理论上突破了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的误区,深刻认识到计划多还是市场多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根本制度保障》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荷兰、英国和美国三国对市场经济是怎样创新和发展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1929—1945年“生产恢复”的变化情况并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概括指出美国在“生产恢复”中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对美国在二战后初期经济发展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并概要评述这种经济社会管理模式。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体制的认识。
2019-04-2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考前训练(二)历史试题
4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477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1-2020十年高考真题历史分项-选择性必修2-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且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苏联工业化的基本方针。为了高速度实现工业化,斯大林提出靠本国节约来发展工业的道路,即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长期的、过大的保留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1926—1927年度,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过战前水平,斯大林一再要求提高工业增长速度,1933年苏联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苏共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到二战爆发前,苏联成功地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摘编自陈国新《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和苏联模式》

材料二   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前美国总统胡佛说,罗斯福“新政”:“具有很大的法西斯性质”,1933年6月16日颁布的工业复兴法是:“(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的劳资协会式的国家在美国的翻版……鲜明地标志出美国的法西斯主义的倾向……危险的法西斯式的计划……是向富人敲竹杠……是烤百万富翁”。

——黄安年《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胡佛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知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给罗斯福这样高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1939年的10%和1966年的2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和1959年的98.5%。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的数量从23 200人增加到425 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273降到32。……农民就将集体农庄视为外来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而消极怠工……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1/3用做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给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当时是由哪位领导人执政的。概括当时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改革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018-02-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2
8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也有失败的教训。苏联解体后,中国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实行工商业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囗现代史》

材料三   

会议主题报告内容选摘
中共十四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共十五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二战后苏联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理论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