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们)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摘编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苏俄工业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实行特殊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带来的启示。
2021-12-0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实验中学(西校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允许私人自由贸易;……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一切度词条

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作出那么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苏联模式加以评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推进现代化。

——摘自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美苏)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较四   冷战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不要企图将本国的制度强加于人,也不要输出革命。应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搞任何形式的扩张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凭自身的经济军事优势搞霸权主义。

——摘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经济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70年代对两极格局构成挑战的力量中心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分析冷战带来的深刻教训。
2021-09-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反映1913年俄国、1920年苏俄、1925年苏联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情况

项目191319201925
农业总产值(%)10067112
种植业(%)10064107
畜牧业(%)10072121
粮食(万吨)765045197247
牛(万头)606052506210
猪(万头)209017502180
工业总产值(%)102.514.1077.39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地讲,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是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


(1)材料一中1920年与1913年相比,工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925年工农业总产值与1920年相比,发生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何特点?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2021-08-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不是轻而易举地进行的。这种政策的转变在农民、工人中间乃至党内都遇到了明显的抵制。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而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国内寻找,从外国获取资金是不可能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苏联当局就把人民从半野蛮状态拖入现代文明:穿雪白的衬衫、知书达理、有热水、有电灯、有飞机、有电影娱乐,出现了“苏联人”的概念。     

——摘编自陈爱茹《争论与选择:列宁、斯大林与党内反对派》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期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影响。
2021-04-1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从1932年到1940年,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授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在1928年到19410年之间,工业上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3%,甚至还出现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工人的迁徙自由。随着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农业集体化也以同样的连度开展起来。斯大林的计划遭到了农民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囤积粮食和杀掉牲口等方式加以抵制。1933-1940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

——摘编自杰克逊·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生问题的认识。
7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并分析其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苏俄工业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两者不同工业化道路的体制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普京认为造成苏联式经济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在冶金和全属加工工业,55个合同是与美国和德国的商号签订的。如苏联同福特公司签订的关于为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的咨询和供应设务的合同;美国勃兰德塔商行(帮助改造莫斯科汽车厂)和马基商行(设计和建造马格尼托格尔冶金联合企业)等都在苏联投资设厂。

——摘编白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1978年邓小平访问松下电器公司以后,松下电器开始在中国投资。12月18日,可口可乐与中国粮油集团签署了一份合同,获准向中国出售第--批瓶装可口可乐在新中国成立后绝迹了30年的可口可乐重返中国……12月19 日,位于西雅图的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宣布,中国将历史性地引进3架波音747客机。……1984年,德国大众汽车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大众汽车是第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之一。

——摘编自《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的知名外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和咨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国外企业与苏联引进外国技术援助和咨询的共同点,并说明其不同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