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如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图中苏俄(联)粮食产量增加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动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农业领域内的集体化运动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2 . 1925年,苏联农业播种面积已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单位面积产量与一战前5年的年平均产量相比有所提高,1925-1926年的农业总产值达到1913年的112%,其中农业产值增加7%,畜牧业产值增加21%。这些数据反映了苏联
A.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受到极大阻碍D.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成果
2022·江西·模拟预测
名校
3 . 1921年,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第一年产值就达到250万美元。几年后,铅笔厂的产品不仅满足了苏联的市场需要,还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苏俄放弃了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B.苏俄新经济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C.美国人为应对经济危机开拓海外市场D.美苏两国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2022-04-09更新 | 659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西省2022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监测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1921年3月的俄共(布)十大上,粮食人民委员赞同征收粮食税,但不主张放弃垄断;列宁也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为了缓解国内压力,而不是俄共(布)自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的结果。俄共(布)内部的此类认识
A.延缓了粮食税政策的实施B.表明了新经济政策的临时性
C.奠定了农业集体化的基础D.反映了工业化建设的紧迫性
2022-03-26更新 | 672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3月联合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5 . 1921年下半年,苏俄出现了多起对国家实施的“退却”政策抵制的现象,甚至采用自杀等极端方式。事后经调查发现,他们对社会上出现的“投机倒把”行为深感困惑不解,他们看不到国家的未来,因为他们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材料意在说明
A.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遭遇到重大挫折B.新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到了挑战
C.应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利益
2022-01-2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遭受挫折的教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列宁和斯大林领导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有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从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2021-10-28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
8 . 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里的“社会主义经济”
A.发挥了市场和商品手段作用B.废除了计划管理制
C.导致了自由贸易成主流形式D.形成了单一公有制
9 . 1924年,时任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的捷尔任斯基认为,“现在我们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基层的私商,没有良好的商业供应就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而依靠合作社和国家的商业供应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材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A.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B.开始意识到了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C.市场机制仍有继续存在的必要D.实行严格的国内贸易国有化政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10月,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的报告中说:“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同年12月,列宁再次论述首道:“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1922年列宁总结道,“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农生产者贸易自由化;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整理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1953年起,赫鲁晓夫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变革,提高收购价格量,1953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肉类、奶类的生产也大幅增加。赫鲁晓夫还采取了合并集体农庄的政策,把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1958年赫鲁晓夫一反常态,他认为“保留大块宅房园地和私有牲畜,就成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因而采取许多限制措施。1964年与1958年相比,除了水果和浆果有较大增长(24%),蛋和蔬菜有一定增长外,其余农畜产品的产量都大大下降了。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放。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列宁是从哪些角度来阐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的?
(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与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在目的方面的异同。
2021-07-27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