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我们正处于场新的科技革命之中,这场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美国由于科技积累优势,肯定是第一梯队。中国有工业4.0计划、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是第二梯队的龙头。201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公司的种种打压行为,表明
A.高科技引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B.中美冷战在经济文化的斗争
C.大国竞争终究是高新科技竞争D.中美博弈于国际经济新秩序
2021-12-10更新 | 1662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0年广西玉林、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5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虽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但大多数美国的盟友都已经加入。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2021-11-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95年,运行了半个世纪的关贸总协定结束了其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使命,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这反映了
A.区域集团化的深化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
C.多边贸易秩序的强化D.国际格局多极化的需要
2021-11-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图1 路上丝绸之路图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



图2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需要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称。



图3 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2)从图1到图2,商业贸易的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马克思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什么因素有关?
(3)图3反映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一变化成因的认识。
(4)结合图2和图3,说说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2021-10-3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比如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新工具;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信号向周围船只求救。

——《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

材料二   “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1)概括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号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的科技成就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
(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021-09-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需要130亿美元,而欧美每年饲养宠物的支出为17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妇女正常生育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欧美妇女每年购买香水的费用;1975-1997年发明治疗热带传染病新药仅有13种,而同期却发明了1223种减肥新药。”材料主要表明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巨大
②全球经济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1-08-3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2017年以来,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下,美国政府多次利用加征关税、极限施压等手段将自身利益诉求强加他国。据此可知
A.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B.“逆全球化”暗流不断涌动
C.经济全球化违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2021-04-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8 . 下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额及其比重变化

据此可知
A.贸易全球化范围扩大B.世界格局趋向多极化
C.发达国家放弃贸易保护D.生产全球化正在形成
2021-04-13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反映了二战后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情况(单位:%)。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B.国际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扩展
2021-03-01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象1分别爆发于中、日两国的鸦片战争和“黑船事件”,标志着东亚“闭关锁关”政策的破产。英国商品的输出,促使印度等国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式的解体,本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不断发展
现象2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各国矛盾日益加深,最终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成为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共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的发展要求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