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自筑壁垒》这幅漫画载于2018年3月9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其寓意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用“关税""砖头和“贸易战”水泥慢慢砌成了一口井,却不知不觉将自己困在了这个壁垒中。漫画从深层次反映了
A.美国已经建立单极世界B.中美两国矛盾不可调和
C.全球化发展的道路曲折D.贸易保护使美国陷入孤立
2021-06-0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19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19年5月5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布推特,推特内容显示:5月10日起,美国将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进行调整,从原来的10%增加至25%。此外,未来美国或对价值325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一现象表明
A.美国出现了反全球化的倾向B.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C.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D.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探险船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大陆传入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自新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

材料二   19世纪末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大事年表:20世纪十大经济(据中国新闻社《迎接新千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哥伦布大交换”是如何改变地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举例说明。
2020-02-2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1996年—2016 年新兴市场与世界GDP份额变化比重统计,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
B.南北差距日益缩小
C.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
D.多极化已经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经济发展看,近20年到30年来,一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逐渐改变了南北力量差距悬殊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新兴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新兴经济所占比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39.7%上升到目前的超过50%。由于经济实力对比的改改变,20国集团逐渐取代7国集团成为国际社会讨论重大经济问题的主要平台。

——丁原洪《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动》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指出它所反映的当代世界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观点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准确全面)
2019-06-0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十一模(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兴起,西方许多国家质疑全球化道路,美国不再高擎贸易自由化的大旗,出现“内顾型发展”趋势,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战略得到了国内民众的支持。这主要因为
A.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利益分配的不均衡
B.全球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C.旧的国际秩序左右着全球化发展进程
D.西方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到7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由60年代的纤维、石化、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始转向机床、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日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以彩色电视机、汽车、机床为代表的加工组装业。以电视机为例:1966年,日本电视机迅速占领美国市场。其中,黑白电视机的市场占有率由1965年的10%增加到1970年的28%,彩色电视机由1965年的1%增加到1970年的16%,由此引发日美彩色电视机摩擦。1968年3月,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向商务部起诉日本11家电视机生产企业,要求对日本生产的黑白和彩色电视机征收反倾销税。经过美国财政部和关税委员会调查,1971年3月,美国财政部决定征收反倾销税。1980年4月两国达成和解,最终以美国放弃征收反倾销税、日本支付一定和解金的方式解决。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经济泡沫急剧扩大,日本经济长期停滞。

——赵瑾《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特点》


材料提供了一个日美贸易摩擦的案例,蕴含了经济全球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8 .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2019-01-30更新 | 2403次组卷 | 6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

材料   



回答问题: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10 . 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2018-06-10更新 | 3676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