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85年3月,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该论断(     
A.表明结伴不结盟成为国际社会共识B.揭示了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的现象
C.源自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显著进步D.预见了东西方冷战行将终结的命运
2022-12-02更新 | 304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出现了数量上的爆炸式增长、分布态势上的全球性、活动领域的广泛性、组织间联系的制度化等特点。这些特点说明了
A.全球治理方式多样化B.国际经济旧秩序已被打破
C.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D.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2021-04-20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3 . 二战后改善全球治理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但近年来英国脱欧、美国“退群等全球化逆动现象,己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与此相反,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则鲜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大国担当。材料反映了
A.欧美国家反对经济全球化B.中国领导全球化发展
C.国际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D.贸易保护主义的削弱
4 . 1987年美国贸易代表在关贸总协定的会议上指出,日本通过财政补贴和价格支持等一系列方式维持着国内大米高价,从而刺激本来不具竞争优势的大米产业。美国强烈要求日本实行粮食自由贸易,取消对外国农产品进口的限制。这反映了
A.美国和日本之间贸易竞争和摩擦较为激烈B.美国对外推行霸权外交
C.美国为维护世界贸易公平自由而抨击日本D.日本农业水平较为落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统计,截至2017年,亚、非、欧、美各大洲都已组成数十个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区域经济或跨区域经济集团,如东盟拉美南方共同市场、东南非共同市场、亚太经合组织、欧亚合作组织等。这反映出
A.各国都倾力加强区域经济联系B.贸易保护主义在各地区的盛行
C.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依赖性强D.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不断发展
6 . 著名作家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其主张(  )
A.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B.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C.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D.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2020-12-29更新 | 160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肓也”。如果行医以敛财为目的,那应该是“人所共耻”;他认为,医者要把人的生命价值看做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病人都要一视同仁,“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i相貌丑陋),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密不可分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积极意义的医疗原则,简析其思想文化根源。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需要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
2020-12-22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9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多研究发现气候冲击引发的经济冲击是造成暴力犯罪、冲突和内战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宗教活动,从更广义的范围观察,它通过经济冲击直接威胁社会稳定,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经济的脆弱性在气候冲击下更是暴露无遗。通过对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发现,气温的降低会显著增加社会不稳定程度,且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学者考察了2000年来干旱与洪涝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王朝的影响,发现降雨量越少,游牧民族的入侵的概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在温暖期,中国经济繁荣,民族统一,国家昌盛;寒冷期,气候剧变引起经济衰退,游牧民族南侵,农民起义,国家分裂,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等。

——根据梁若冰、【美】布雷特·辛斯基的文章整理

材料二   早在2007年,由英国电视导演马丁·德肯执导的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指出:1940年至1975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断上升,但气温却连续30多年下降,可见二氧化碳和气温上升没有直接关系……无独有偶,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发生的“气候门”事件引发轩然大波: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电子服务器被一名黑客入侵,上千封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过去13年里通过邮件交流的记录遭到窃取,并被公诸于众。在一封被公布的电子邮件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的主人菲儿·琼斯写道,在编辑新的数据时,他将实际气温数据添加到过去20年里的系列中的工作,同时还有对1961年以来气温下降趋势的隐瞒。而菲儿·琼斯正是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负责全球气象数据整理的关键人物。……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自身发展高端服务业之时,突然竖起环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资源出口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摆上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桌,受到国际社会的怀疑和非议也无可厚非。

——沈立《全球变暖背后的博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背景,分析国际社会质疑谈判的原因。
2020-12-19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86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举行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谈判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世贸组织具有法人资格,在各国境内享有执行职能时所必要的法律权力、特权及豁免权,并有完善的组织机构,执行其职能。这一协议的内容
A.有利于规范化贸易体系的建立B.有助于发达国家推行经济霸权
C.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增强各国经济主权和国家安全
10 . 下图漫画讽刺了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该漫画旨在说明
A.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应同舟共济B.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D.美国全力抵制世界经济一体化
2020-11-25更新 | 800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