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共体的建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和苏联两国力量的巨大增长,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局具有重大意义。正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政治上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欧洲国家,似乎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和苏联已经成为超级大国,它们的地位在战后年代里由于核武器的发展越来越巩固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做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欧洲的联合产生哪些影响?
2021-10-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丘吉尔提出作为战后英国外交总方针的“三环外交”:“第一个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二个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域在内,及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一个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显然,在丘吉尔心目中,联合起来的欧洲是最后一个环,其地位在英联邦和英语世界之后。不仅如此,尽管丘吉尔不断地为建立欧洲联盟而奔走呼号,但在当时英国主要的政治家——特别是丘吉尔的心目中,这个欧洲联盟中并不包括英国。
——摘编自陈乐民《战后英国外交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该政策要求在共同体内部实行农产品的自由贸易,并对外建立共同关税。对于分别作为农产品进口大国和出口大国的英国和法国而言,该政策势必引发英法之间的激烈冲突。1971年英国重新与欧共体谈判,并于1973年最终加入。然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
——摘编自娄南《民族国家与欧洲一体化:1945—1973》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后对双方的影响。
3 . 二战后,英国国内有关欧盟(欧共体)的辩论,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一体化对其主权的威胁和破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被提上议事日程,法、德等国组成具有超国家集权性质、 以政治一体化为最终目标的欧共体并获得成功,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英国被迫作出反应,于1960年与丹麦、挪威等七国组建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之对抗。该联盈属于政府合作性质,但仅限于经济一体化,它体现了英国根深蒂固的一体化理念。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但其始终是欧共体内一个难于合作的伙伴,甚至愈益变得孤立和边缘化。

——摘编自王鹤《论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评析英国政府对欧盟政策》

材料二 短期内,英国脱欧已触发了其国内政治的变更,加剧了国内政治的碎片化。脱欧公投所凸显的经济、社会和地区之间的分裂不仅需要长时间去弥合,甚至可能影响英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完整性。脱欧也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 不确定性,并对欧洲一体化的路径和前途产生深远影响,激发了欧盟范围内疑欧政党的 反弹,改变内部的立场平衡并加剧欧盟发展的方向之争。脱欧的冲击效应是长期的,尤 其时欧盟未来一体化发展,以及对国际政治格局走向的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 现。

——摘编自金玲《英国脱欧:原因、影响及走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对欧盟(欧共体)政策的变化及其实质。
(2)有学者说“欧盟目标与性质的双重性,与英国一体化理念之间的矛盾,是导致英国脱欧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论证。
(3)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脱欧产生的影响。

4 . 材料一英国人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即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这固然是一种岛国心态的反映,但更重要的是英国始终站在帝国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帝国利益与欧洲的利益又往往是冲突的……这种思维定式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主要潮流是一体化,英国却对此持消极态度,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经济状况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于是英国分别在1961年9月首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1967年5月申请加入欧共体,但都遭到了拒绝。1973年1月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可是,同年10月,全球石油危机爆发,欧洲经济受挫,英国也受到牵连。1975年6月英国举行留欧公投,最终67.2%的民众选择留欧。2016年6月,英国再次举行脱欧公投,超过半数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合理的政治应该是国家责任与公民义务的平衡、精英政治与民众参与的平衡、契约的扩展在其适应范围内。英国脱欧公投是对20世纪以来日益高涨的民主精神的呼应,然而它却是对英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契约伦理的违背,是对合理政治的背离。大量外来移民所带来的人口结构改变,使人口的种族和文化构成发生巨大改变,颠覆了政治共同体赖以形成的往日基础。英国公投脱欧的一大原因就是对欧盟的难民政策不满,担心英国“国将不国”。

—摘编自程亚文《匮乏、政治过度与文明危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六国根据“舒曼计划”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六国提出在煤钢联营的基础上进一步筹建共同市场。1957年,六国外长在罗马正式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材料二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共同体条约》(1967年3月5日)

材料三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1992年,欧洲共同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摘自人教版《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除欧洲煤钢共同体外,欧洲共同体还由哪两大机构合并而成?

(2)根据材料二,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归纳欧洲共同体成立的主要目标。

(3)材料三说明美国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和“挑战”,美国在遇到西欧竞争前,通过什么方式控制西欧?曾经是美国的扶持对象,后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除西欧外,还有哪国?

(4)上述四则材料体现了欧洲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6 . 英国是第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长达几个世纪的确立、扩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由于经济生活趋于建立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因而,中央政府接替了以前交给乡镇和自治市当局的责任。伊利莎白时代是重建时代,这里产生了大量的和有效的立法。法律要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试图使就业、制造方式、价格水平和海外贸易秩序化。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废除了学徒条例、居住所法、最高工资法令等,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

——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材料二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约增加了1.6倍。

材料三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是如何“修补”和“修正”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