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及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二   1944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一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曾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进口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以上均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早期全球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说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三大支柱除世界银行外还有哪两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加入世贸有何积极意义。并谈谈发展中国家要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022-03-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材料三   美国《世界日报》20004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说:“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约瑟夫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社会稳定服务。”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指出这一时期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以及19世纪全球化是如何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封闭国界”国家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代全球化背景下,面临哪些全球性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
2022-08-0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国内外学者研究颇多,文献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但是对于新形势下的逆全球化来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还是处于开始阶段,对于逆全球化,很多学者倾向于把反全球化等于逆全球化,但逆全球化有些新特点,逆全球化又被称为去全球化,以资本生产和市场在全球层面加速一体化的全球化竞争背道而驰。是指重新赋权给地方和国家层面,这样看来,全球化在消解国家和地区意识,而逆全球化是在唤醒国家或地区意识。全球化的中心是世界主义构想,那么逆全球化则类似社群主义,回归小我。

——摘编自廖晓明《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等


围绕材料主题,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三   “入篮”


注:SDR作为许多国际组织的记账单位也被称为“纸黄金”,2016年10月1日之前,SDR货币篮子里只有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3)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材料三漫画的主题进行解读。(要求:紧扣主题,解雇合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经济上看,众所周知,过去三十年增长最快速的地区乃是东亚和东南亚;但比较少人知道的是,这份增长除了得益于亚洲与西方的贸易增长,还得益于亚洲内部贸易的增长。事实上,从1870年起,亚洲内部贸易的增长速度,绝大部分快于全球整体贸易的增长速度。从文化上看,几乎所有地方都认得米老鼠,但跨国流行文化的增长有许多部分是地区性的,例如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流行文化在中国大陆的风靡,拉丁美洲国家与南欧国家间电视小说的交流,印度电影在亚洲的普受欢迎……

——摘编自【美】彭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介绍了当今东亚和东南亚的发展状况,蕴含了全球化进程的诸多信息。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简要阐述。(要求:论题合理、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2020-07-2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治理是伴随着全球化的产生而出现的,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国际组织、跨固公司、公民社会团体等大量非国家行为体日超法跃,也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和持续深化,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移民埠民.灾发疾病等具有跨国性、公共性和传导性的全球问题大量涌现。这些全球问题超越了单一主体的管理边界和能力范畴,需要国际社会通过多边合作进行治理。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仑球治理一直处在动态调整的进程之中。国家也需要根据时代条件和问题性质的变化相应地调整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以实现全球治理能力的动态提升。

——摘编自刘世强、 魏雅珍《国家全球治理能力的理论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 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统计(单位:百万元)

1894年1911/1914年1920年1936年
关内关外
外国资本工业2837750014511087
交通运输266448305082671
官僚资本工业3684114340235
交通运输1739455516491471
民族资本工业192054591448441
交通运输18212914910

——摘编自吴承明、许涤新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整理自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三百年来主要国家人均GDP的阶段变化,并简析造成20世纪后半期各国差距扩大的因素。
2020-02-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6年1月,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召开会议,达成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协定,史称《牙买加协定》。《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取消各国货币平价和各国货币围绕货币平价与美元形成的中心汇率,承认浮动汇率合法并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二是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三是增加成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成员国可以自由进行特别提款权(SDR)交易。由于缺乏能够取代美国提供新制度安排的国家,牙买加体系事实上仍然以美国为核心制度提供者。美国的权利在市场化旗号下得到了事实上的增强,但同时其义务却弱化甚至虚化了。

——洪波、虞红丹《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牙买加体系的特点与问题》

材料二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总额为1228.02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1.23,较2016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是继美元(62.7)欧元(20.15)日元(4.89)英镑(4.54)加拿大元(2.02)和澳大利亚元(1.80)后的世界第七大储备货币。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牙买加体系的内容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04-19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通过不断地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的互动几乎无处不在。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

材料二   有学者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国内媒体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产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西方学者和媒体则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政治安全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视野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快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建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从某种意义上,合作可以被看作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没有合作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一部全球治理发展史就是一部合作进化史。尤其是近现代社会中普遍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更是人类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一个巨大成就。

——摘编自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于沛《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0-05-30更新 | 979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13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