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9 道试题
1 .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乡出土了汉代墓葬。据考古学家研究,这座汉墓是汉初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墓葬中出土了各式帛书,其中以《老子》甲乙本最引人注意。这说明
   
A.造纸技术已经成熟B.印刷技术广泛流传
C.道家思想盛行于世D.传统文化有所复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嘉善同善会是明末清初江南的民间慈善组织。它规定“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禁止施济”。这一规定
A.带有明显的歧视色彩B.稳定了地方的社会秩序
C.具有鲜明的教化特征D.暴露了政府的救济缺陷
3 .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A.否定孔子思想权威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反对“格物致知”D.强调人的主体意识
4 .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入道之门,是将自身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久之与己为一。而今人道在这里,自家在外,元不相干。”由此可知,朱熹主张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经世致用D.致良知
5 . 荀子说:德行必须与职位相称,职位必须与俸禄相称,俸禄必须与作用相称。从士以上就必须以礼乐制度去节制他们,对百姓就必须用法度去统制他们。这表明荀子
A.强调社会等级和谐B.要求重构社会秩序
C.注重维护伦理纲常D.主张实行礼法并施
6 .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据此分析叶适
A.主张万物皆理B.否定格物致知
C.提倡经世致用D.反对空谈性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宇宙间的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材料体现了老子
A.“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B.“物极必反"的朴素辩证法
C.“隆礼重法”的学术观点D.“天人合一”的朴素唯物论
8 . 明代,泰州学派的王艮提出了“尊身立本”思想,认为身为“天下万物之本”,人人必须知道安身,才能“立天下之本”,才能“立得天下国家的本”。这一思想
A.表明人的主体意识觉醒B.旨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D.强化了人的社会责任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设立太学时,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后来太学中的科目及人数逐渐增多,汉元帝时,博士弟子人数突破了千人;公元1世纪初,甚至达到了上万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黄老之学的复兴B.西汉人口的大幅增加
C.城市规划的发展D.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说"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该观点强调的是
A.道德是政治和法度的附属品B.加强君主专制具有必要性
C.变法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D.德与刑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