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列举了四位先秦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其共同点是
人物主张
老子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孔子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荀子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管仲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A.反对征收赋税
B.关注民众生活
C.发展社会生产
D.重视强国富国
2 . 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

儒家吏治观法家吏治观
贤者居位:德治强者为王:刑治
从道不从君君主至上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内举不避亲”厉行回避制
主信忠臣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A.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B.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C.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D.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2019-05-29更新 | 22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年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三9月摸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不同学者对王阳明心学的认识。
观点出处
“王守仁之学尤为明代理学里的重镇。到他手里,理学才达顶点,以后便渐渐地衰落了”钱穆《阳明学述要》
“张载立(理学),朱熹集大成,王(阳明)使之瓦解。……王(阳明)的中心范畴(心)则是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阳明之学出于陆氏,与朱子异道而同归。乃反对之者,辄斥之为异端,目之为空谈,朱王之间,成为水火。盖两家门户之见,非定论也”孙毓修《王阳明》

据此可知,王阳明心学
A.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B.形成了统一的道德规范
C.具有近代民权意识特征
D.“扬弃”了程朱理学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
正史名称人数
《南史》13
《北史》12
新旧《唐书》38
《宋史》50

A.经济发展助推伦理规范
B.宗法制度的范围扩大
C.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
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列出了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几种分期方法:


第一种第一期形态为孔、孟、荀为典型的入学之铸造时期,第二期形态为宋明儒之彰显绝对主体性的时期。
第二种孔、孟、荀为第一期,汉儒为第二期,宋明理学为第三期。
第三种第一期为先秦时期,即原始儒学阶段;第二期为秦汉以后,儒学走向民间,并与政治密切结合时期。


运用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儒学的分期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在材料中任选一种分期方法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分期方法,并加以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6 .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治国思想的记述。
出处记述
《管子·重令》“受禄不过其功,服位不侈其能。”
《说苑·政理》“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商君书·赏刑》“富贵之门必出于兵。”
《史记·吴起列传》“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由此可以推知:
A.削弱旧贵族的势力成为潮流
B.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严重固化
C.军功阶层全面取代显贵望族
D.君主对权臣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2019-04-23更新 | 283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广东三饶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庙内文物信息如下表。这体现出
画像“重义图”,肖像是“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公和张飞。
神像孟婆神,劝人行善,后来入山修真,玉皇大帝敕命她为幽冥之神。
壁画“送子观音”像,造型是抱着婴孩的菩萨。
A.儒释道融合的文化景象
B.文化重心向南迁移完成
C.统治者借神权强化统治
D.民间信仰发生根本变化
8 . 时序观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下表所列,依照历史信息所属的历史时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时期历史信息
明码标价半两钱标准衡器直道
“计工受值”王阳明铜活字“通番禁令”
“九市”市籍司隶校尉“五都”
参知政事“瓷路”《武经总要》石普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 
论语卷一经 文 评 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C.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两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

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
B.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
C.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
D.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