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观察下面一幅反映16世纪社会状况的漫画,漫画中央是一架天平,天平右端重重地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教士,天平左端站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高高抬起,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当时新教的力量已远远大于天主教
B.该漫画全面否定基督教
C.该漫画宣扬《圣经》精神
D.该漫画否定教皇的权威和教会的作用
2018-01-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一中高二2017年12月份历史月考
2 . 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是(  )
A.宣扬“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痛斥资本主义社会是黑白颠倒的罪恶社会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D.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
4 . 图1和图2分别为拉斐尔和达·芬奇各自以天主教的圣母为题材所创作的油画,这两幅作品

图1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1507年)图2达▪芬奇《岩间圣母》(第一幅)(1483-1490年)
A.都凸显了圣母的神圣威严B.意在宣扬天主教的权威
C.宣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D.展现了世俗社会的人性
2021-03-1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当代思想家吉登斯曾对“现代性”作过这样的解释,现代性意指在欧洲封建社会之后所建立的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早在十七、八世纪,西欧诸国就开始最早迈向了现代世界,形成了现代性,并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地位。这种现代性的动力和内容是什么,从长时段的视角来考察,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市场经济和工业革命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形成了体现在创设新制度等各个层面的现代性。而凭借这种现代性,他们占据了世界体系的中心,并在现代性的旗帜下向全世界进行大规模的扩展。

——摘自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十七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


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现代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闻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座伟大建筑,它的穹顶(高106米的八角形圆屋顶,如图1和图2)更是让教皇惊叹其“神话一般”,米开朗琪罗也自叹不如:“我可以建一个比它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的美。”下面对该穹顶解读最合理的是
A.属于古罗马穹顶和拜占庭大型穹顶的经典复制品
B.窗洞的圆顶反映出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
C.设计完全符合天主教会的要求所以得到教皇赞许
D.米开朗琪罗对美的追求体现了该时期的人文精神
7 . 阅读材,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因为他相信。人只有依靠自知之明,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摘编自[美]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史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因而启蒙思想家所掀起的启蒙运动,使18世纪成为“哲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光明的时代”“批判的时代”。

——摘编自李宏图《“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幸福观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幸福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幸福观的特点。
8 . 图1、图2、图3是世界古近代三个历史时期(古典时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名人籍贯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4、图5、图6的相关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主张在家庭内部保持融洽、和谐。他认为,作为子女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丈夫要忍让、克制;兄弟之间要努力发展友谊;女人持家、男人治国,若无节制和正义,就管不好家、治不好国;不论男女,只要有节制和正义,就是最好的男人和女人。

——摘编自王世军《希腊哲学家的家庭观》

孟子主张的家庭成员行为准则是仁、礼、义、慈、孝、敬。“仁”就是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义”就是要尊敬兄长;“礼”就是要谦让;“慈”是长辈对晚辈要慈爱;“孝”和“敬”则是晚辈必须履行的对长辈的尊敬和赡养等义务。孟子认为处理好父母兄弟的关系不仅能使家庭和睦,还能影响政治。

——摘编自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


(1)阅读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家庭观念的共同点。

材料二 19世纪末,梁启超写了许多论述国民、国家和民族的文章。他认为“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他批评当时“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今也在国民竞争最烈之时,其将何以堪之?”1901年后,他又提出“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等主张。他认为“国家者,则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则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有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作为20世纪初思想界的旗手,梁启超谋图把国人政治化为一个“民族”,借以完成他的民族主义理论的建构。

——摘编自王春霞《清末梁启超的民族认同历程》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的民族国家观。
10 . 古希腊建筑有三种基本建筑风格(如下图),分别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的窈窕之美。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出古希腊
A.宗教已失去社会影响力
B.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女性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D.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深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