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是某网站为18世纪法国四位思想家绘制的漫画。下面对四位思想家的主张说法正确的是
A.使自然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B.为法国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C.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统治
D.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2 . 宗教改革时期的漫画是宗教改革家宣传其主张的主要工具,当时一次可以印数万张,每张的价格低至几芬尼(相当于一对香肠或者几瓶脱麦芽酒的价格),这些漫画引发民众(对天主教会)广泛的议论。这说明
A.宗教宣传局限于大众聚集地
B.宗教改革主要面向社会的基层
C.价格革命提升民众生活水平
D.印刷术的发展推进了宗教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反映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漫画。画面左边的天平托盘中站立着教皇和红衣主教。下边托盘中放着《圣经》一书,天平左边一端高高翘起。这幅漫画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教皇的权威地位被否定B.教皇受到应有的惩罚和审判
C.《圣经》的重量大于教皇和主教D.教皇的神权统治被推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图漫画反映了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射向国王盾牌的“利剑”应该是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从稚嫩逐渐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强大思想武器。结合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三幅图反映了14世纪以来欧洲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图一作品的作者是谁?图一反映的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图二马丁·路德拉开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他否定教皇权威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4)图三人物代表作是什么?其著作中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这个术语是有争议的。15世纪的知识分子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不同于中世纪的新时代(见下图),这一认识在19世纪时得到广泛认可。


——整理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围绕“文艺复兴”这一术语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空间是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舞台,历史空间的诸多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如图反映了这一点。



根据材料,请先在上图所示四个历史事件(①——④)之前任意位置增加一个英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事件,然后解释这些历史事件序列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2020-05-21更新 | 228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因为他相信。人只有依靠自知之明,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摘编自[美]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史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因而启蒙思想家所掀起的启蒙运动,使18世纪成为“哲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光明的时代”“批判的时代”。

——摘编自李宏图《“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幸福观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幸福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幸福观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主张在家庭内部保持融洽、和谐。他认为,作为子女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丈夫要忍让、克制;兄弟之间要努力发展友谊;女人持家、男人治国,若无节制和正义,就管不好家、治不好国;不论男女,只要有节制和正义,就是最好的男人和女人。

——摘编自王世军《希腊哲学家的家庭观》

孟子主张的家庭成员行为准则是仁、礼、义、慈、孝、敬。“仁”就是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义”就是要尊敬兄长;“礼”就是要谦让;“慈”是长辈对晚辈要慈爱;“孝”和“敬”则是晚辈必须履行的对长辈的尊敬和赡养等义务。孟子认为处理好父母兄弟的关系不仅能使家庭和睦,还能影响政治。

——摘编自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


(1)阅读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家庭观念的共同点。

材料二 19世纪末,梁启超写了许多论述国民、国家和民族的文章。他认为“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他批评当时“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今也在国民竞争最烈之时,其将何以堪之?”1901年后,他又提出“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等主张。他认为“国家者,则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则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有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作为20世纪初思想界的旗手,梁启超谋图把国人政治化为一个“民族”,借以完成他的民族主义理论的建构。

——摘编自王春霞《清末梁启超的民族认同历程》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的民族国家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B.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D.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2017-11-02更新 | 577次组卷 | 28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片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