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 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 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4)结合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021-03-13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复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仁”的提出,是对“人”的发现……仁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其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三点:克己、爱人、复礼。克己复礼是为了更好地去爱人,爱人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达到“仁”的完美境界,这两方面互为表里,精神层面与行为礼数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人本思想的核心在于“善”。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做的,不是去找出事物的本质,而是要发现那个把世界万物安排得如此合理,如此井然有序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善”。苏格拉底认为这个“善”就在人的心灵中。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本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蔡元培“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结论。

——摘编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材料三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自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一种提倡“全盘西化”的观点。……今天的中国,对西方的了解远远超过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今天中国对西方了解”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认识。
2020-03-0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材料一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而贵自知”“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不同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是流行,蔡元培认为“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为一种参证”;但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2)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9-12-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4-16世纪的东西方,都有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但其性质和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却是迥异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思潮就以道德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的形式在诸子百家的相互辩难、相互补充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哲学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一乔根锁《论中国先秦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二     “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都有”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一一被特拉克(意大利诗人,1304---1374)

                    “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

                                                         一一一波吉奥(意大利历史学家,约1380---1459)

材料三   他(李贽)不是一个哲学体系的创立者,确切些说,他是一个时代主导价值观的“反叛者”、主体价值观的“补漏者”一一正如他临死前说的,我的所作所为,于“圣教”有益无害,然其所说之“漏”,且言辞之烈,毕竟痛彻挡权者之内心深处。

——《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及其局限》


(1)结合所学,指出先秦儒家和墨家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先秦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影响。
(2)归纳材料二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简要分析该思想产生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性质和历史作用两个方面谈谈东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西人文精神仍熠熠生辉。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方面,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

——摘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因此,不能简单对西方人文传统或中国人文传统一味褒此贬彼,而只能将它们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具体分析,并试图在现代生活实践中探索二者统合的可能性。

——摘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正统儒学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并谈谈你对中西人文精神的认识。
2019-12-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摘编自《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   这里是数不清的悲伤,野蛮凶狠的庙堂;

这里是邪教徒的寺院,引入邪道的学堂;

这里是眼泪的发源地,是黑暗的监狱,是个充满欺骗的场所;

在这里,善良被扼杀,凶恶却在成长;

这儿是人们死前的黑夜和地狱。

难道上帝不将惩罚你?

——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三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这一精神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与古希腊人文思想之间的关系,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达·芬奇用艺术形象向欧洲中世纪压抑人性的神学统治和和禁欲主义宣布:人从禁欲主义中解放出来,它不再是徒有形质,没有七情六欲的模具,人能向人微笑了!所以《蒙娜丽莎》具有了强烈的时代精神……《蒙娜丽莎》如亮丽的玫瑰刺破了午夜的黑暗与沉寂,给人们的心注入一缕芬芳与希望,成为欧洲人结束中世纪漫长痛苦生活的标志。

——《人性的觉醒与写实风格的复苏——浅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油画》


(1)材料中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蒙娜丽莎》创作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马丁·路德改教时,大力提倡四大原则:“人人为祭司、人人有召命、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他认为每个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而上帝对人的呼召也是平等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为突破欧洲中世纪的黑暗,迎接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


(2)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18世纪开创了人类的启蒙理性。卢梭在这一时期,作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挑战旧制度,傲视传统观念,勇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在对社会理论的探讨和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上,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敢,歌德曾评价:“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的理解,概括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另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陈衡哲《西洋史》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说“复生”和“新生”的理解。
材料三 还是一个年轻人时,苏格拉底……从自然科学和宇宙哲学转向伦理学和逻辑学。……正如3个世纪后西塞罗所宣称的,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植入城市和人们的家里,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善与恶”。
——塔纳新《西方思想史》
(3)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对哲学所做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四 不同时期的三幅圣母像

(4)材料二的三幅圣母像中,哪幅作品最有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文艺复兴时期出现此类艺术作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临沂十九中高二上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各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观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得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得原因做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刊《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   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   材料二主张用什么犯非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540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末复习必修三一、二单元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