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某时期欧洲父母为自己孩子取名时不再使用去世的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的名字,他们更加喜欢使用小说中的名字,而很少用带有宗教色彩的名字。这说明
A.反封建斗争促使社会趋于平等B.人文主义思潮对家庭产生重要影响
C.启蒙运动彻底打击了宗教势力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自由
2021-09-16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音乐,如奥尔加农和基督教音乐,几乎都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15世纪后,在自己作品上署名的现象非常普遍,涌现了大量流芳百世的作曲家。这反映了当时社会
A.自我意识的觉醒B.文学艺术的繁荣C.追名逐利的风气D.宗教信仰的弱化
3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传统文化外衣B.建立政党宣传政治主张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2021-08-31更新 | 307次组卷 | 121卷引用:2011届广东省中山一中、宝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卷
4 . 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
A.二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B.民族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
C.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D.建立资产阶级廉俭教会的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大多取自圣经中的人物或基督教的圣哲,十五世纪后,按民间喜好起名蔚然成风,如“戴安娜”、“朱莉亚”等,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人放弃基督教信仰B.人性觉醒冲击神权统治
C.宗教改革解放人们思想D.启蒙运动推动社会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前苏格拉底时期,希腊哲学主要是探讨宇宙本体的自然哲学。苏格拉底开启了“心灵的转向”,通过认识人自身去探寻一种确定和永恒不变的真理,即人的美德和善。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希腊人追求科学真理B.美德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C.哲学的地位不断提高D.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7 . 14世纪,政府针对黑死病采取了隔离封锁举措,这限制了考生到外地求学…本地的大学应运而生。各地新建的大学进行了学制以及课程改革(神学的地位大大降低),授课语言也趋向于用本地方言(意大利语)取代艰深的拉丁语。该现象
A.为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条件
B.导致西欧民众反对宗教信仰
C.推动西欧高等教育体系形成
D.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8 .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台词。这段台词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人文主义B.反对教会特权
C.重视实验分析D.理性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塞罗在《论演说家》中说,“我们都称为人,但我们当中只有那些经过严格研究人文之艺而得到文明教养的人才算作人”。由此可见,西塞罗
A.强调人生而平等B.继承希腊先哲的价值追求
C.推崇自然法原则D.否定智者学派的雄辩技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世纪,法国思想家梅里叶无情地揭露封建教会和封建国家的罪恶,他把未来的社会描绘成自由公社的联盟,人人都做有益于社会的工作,都以平等的权利享受一切社会财富。这一思想
A.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基本要求B.深受巴黎公社革命的启发
C.与孟德斯鸠的主张基本相同D.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思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