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4 道试题
1 . 传统观点认为马丁路德是市民阶层的宗教改革家,而人文主义者看马丁路德与教廷的对决,始而喜,继而敬,终而崇拜;后来又有研究者认为马丁路德是封建诸侯顺服的仆人和镇压农民起义的帮凶。据此可知,关于马丁路德人物形象的认识
A.因史料不足难以准确判断
B.评价人物着重看其历史功绩
C.后期研究成果更合乎历史
D.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形象更趋饱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此时,牛顿理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科学领域,人们开始认为,理性分析应用于人类行为和制度应当同样有效,因此,希望能够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的法则。启蒙思想家已摆脱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崇古思维,他们大多相信,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性思考,将会开创一个不断进步的全新时代。“进步”成为哲学家们的一种意识形态。启蒙运动的思想就这样颠覆了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而用一套以理性构建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

——摘编自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启蒙思想家的思维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文精神发展的角度, 用一句话指出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3 .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材料二 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如下表书目: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在材料二书目中选取一部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各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观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得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得原因做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刊《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   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   材料二主张用什么犯非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54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某学习小组在搜集近世欧洲史料时发现,这一时期的历史记录更多的是关于爱国人士的塑像、出现了国旗、国歌、国家节日和关于权利、民主等,而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等记录明显少于前期。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A.开展呼唤人性解放的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
C.掀起破除信仰权威的浪潮D.《物种起源》广为流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类人物介绍
政治学【意】马基雅维利
(1469-1527年)
近代世界之开始,是以强大君主的出现为缘起的。他认为统治者为君权可以不择手段,不顾道德标准。
天文学【意】伽利略(1564-1642年)中世纪流行托勒密的地心说。伽利略通过制作天文望远镜和实际观察进一步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医学【比利时】萨维里(1514-1564年)发表《人体结构》,关于人体各部位的绘图和今天的人体解剖学知识非常接近。
思想【尼德兰】伊斯拉谟(1466-1536年)他在《愚人颂》中说,教会教士自以为是上帝意旨的代言人,其实都是傻瓜。
文学【英】托马斯·莫尔
(1478-1535年)
他在《乌托邦》中描述了一个财产公有为基础的理想国,幸福美满,光明公正。人们追求它,却永远也得不到。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学说有重大影响。
文学【法】拉伯雷(1483-1553年)他在《巨人传》中歌颂人的力量和人的意志。
绘画【德】丢勒(1471-1528年)与南方意大利的画作相较,他的画突出思考,传递出提倡思索、理性、追问的信息。
宗教【德】马丁·路德(1483-1546年)他表达了三条最基本的原则:人因为信仰而得救,这叫“因信称义”;《圣经》是第一位的,上帝的旨意体现在《圣经》中;一切基督徒都是教会的人,没有俗人和教士之分。

——以上据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运用上述史料展开研究,拟定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信息明确,逻辑合理,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7 . 18世纪的一位西方学者认为,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伟大目标。根据自然法则,根据理智,行政长官被赋予实现这个目标的权力。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自由,它之于国家如同健康之于个人一样重要。这反映出该学者已经理性地思考(     
A.人的权力来源B.人与政府的关系
C.罗马法的价值D.政府权力的分配
2023-01-18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8 . 伏尔泰说:“我读孔子的书籍,并做笔记,我觉得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由此推测,伏尔泰认为孔子( )
A.思想和“理性”有相通之处
B.反对迷信和宗教狂热
C.强调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D.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9 . 孟德斯鸠强调:“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说明作者(     
A.确立了三权分立与互相制衡的设想B.提出了对国家权力构想的人性依据
C.深受美国联邦宪法政治理念的影响D.强调智慧和权威对民主的补充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与中世纪禁欲主义宣扬的“憎恨肉体”“独身苦行”相比,宗教改革家们提倡的“鼓励节俭”“反对挥霍”也是一种禁欲主义,但更加“入世”和“理性”。这一观点(     
A.否定了宗教改革的进步性
B.肯定了新教伦理的时代价值
C.模糊了中古与近代的界限
D.阐明了启蒙思想的理论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