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4 道试题
1 . 17至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三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
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
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五参考书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所阐述的主张说明理由。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料价值最大?为什么?
(4)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启蒙运动,材料五所列参考书目中你倾向于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
2017-02-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大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检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是一副从意大利古城出土的马赛克镶嵌画,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早期,描绘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学生讨论哲学的情境。它反映了(     
A.柏拉图学园主要开设哲学课
B.古罗马文化起源于古希腊
C.研究柏拉图生活的一手史料
D.思想的魅力跨越时空限制
2022-07-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曰:“守 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935     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三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 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       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三中“康梁之徒”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这场反封建斗争有何特点?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1-0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解读史料的基本原则。下列史料解读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选项史料结论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早期民本思想产生
B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产生
C谭嗣同说:“誓弑尽天下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维新派反对君主制
D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A.AB.BC.CD.D
2021-08-2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18世纪法国某学派编撰《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插图,其标题从左到右分别是天文学、气象学之暴风雪和骨骼解剖学。在这本书里,他们为读者介绍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西方
A.近代科学的产生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理性时代的到来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7 . 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为前提,以史料实证为支撑,以历史理解为基础,有意识地对过去提出理性而系统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叙述。下列符合历史解释的是
A教权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德国四分五裂成为“教皇的奶牛”是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
B宗教改革通过纠正教会凌驾于国家之上的错误,使政府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担负起行政职责,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利益,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阶段,由于工业基础的薄弱开展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功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
D20世纪90年代,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AB.BC.CD.D
2020-09-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反思大革命的文学作品,其中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英国狄更斯(1812—1870)发表于1859年的《双城记》。阅读小说简介,回答问题。

狄更斯《双城记》简介:德发日夫人年幼时,她的一家遭到地主厄弗里蒙底兄弟残酷迫害。她的姐姐被强占侮辱后去世,前去寻仇的兄弟也被杀害,致德发日夫人家破人亡。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她和她的丈夫对地主阶级采用十分残忍血腥的手段。只要是贵族出身的人,都一律不放过。即便代尔那(厄弗里蒙底的侄子)同情下层人民、自愿同自己家族割裂的人,他们也要将他送上断头台。与德发日夫妇的阶级仇恨相对比,马内特医生坚信“医生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为奴的,自由的,富的穷的,好的坏的,无论高低贵贱都一视同仁”。马内特与厄弗里蒙底家族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却出人意料地同意了女儿露西和代尔那的婚事,表现出一种宽博大爱。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代尔那因身为贵族后裔而遭逮捕并判死刑,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直爱恋露西的英国青年西得尼卡登替他上了断头台。人民法庭的宣判词中这样写道:“捍卫中央集权的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共和国先于一切,人民是至高无上的。”


(1)小说表现出作者对法国大革命持有怎样的态度?
(2)从小说中选取一个情节,指出它反映了哪一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简要评价。
(3)小说情节是否可以作为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史料,请说明理由。
9 . 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后,引发了对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使西汉的学校教育系统趋于完善,自隋唐以后,国家教育制度是学校与科举并行。南宋书院发达同理学的盛行有密切关系。明清两代,学校轻而科举重,当时国家全部教育差不多为科举所垄新。

——程舜英《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   中世纪时英国的教育深深烙上宗教的印记,天主教会控制着几乎一切有组织的教育。16世纪人们相信通过教育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从而得救,教育日益走向民众。19世纪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客观上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必要的教育。

——摘编自谢天冰《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近代教育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国家复兴教育的举措。
10 . 下表是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提升情况。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课题
有阅读能力的法国人比重(%)法国妇女的识字率(%)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2914约10001—20
18世纪中叶4727约400020-100

A.四大发明改变欧洲B.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C.人文主义突破藩篱D.法国高等教育进步
2020-01-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质量检测(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