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薄伽丘的《十日谈》描写的是14世纪中期佛罗伦萨城的10名青年人,在瘟疫隔离期间为了排遣恐惧而讲述了100个故事。许多故事都抨击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着力揭露他们的虚伪和奸诈。在这些故事中,僧侣们道貌岸然,骨子里却男盗女娼,是十足的伪君子,其根源出自教规的虚伪和反人性。《十日谈》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认为爱情是崇高的、合乎人性的,人有权享受爱情和现世的幸福。

“三言二拍”是明代优秀的短篇小说集。与前代文学作品相比,“三言”中的商人,多数已不是为富不仁之辈,而是一些善良、纯朴、有道德的正面形象。“二拍”中的一些作品则注重描写商人的逐利,更直接地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

薄伽丘对教会的批判,表达了城市平民阶层对神权的不满。“三言二拍”中将商人小贩、工匠等作为小说的主角,成为当时的一种新现象。

——根据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和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日谈》所反映的思想核心和“三言二拍”中“新现象”的含义,并分析两部文学作品社会背景的共性。
(2)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如果说伏尔泰是一位并不太成体系的思想家,孟德斯鸠用一种模糊不清、主要是反思的方式写作,那么与他们不同,狄德罗是各位哲学家中最具纲领性的一位。他最大的影响在于他是《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撰稿人。《百科全书》力图把当时最先进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知识予以总结和传播。书中文章悉由当代各位主要启蒙思想家(包括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撰写,1751﹣1772年间出版共17卷,另有11卷插图。他希望它能够“改变人类思维的普遍方式”,他认为对所有的传统信仰都应该“不惜情面的予以全面审查”。该书畅销一时,重印多次,大大有助于启蒙思想在法国和欧洲的传播。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科全书》体现的核心思想及其特点,并概括《百科全书》的写作背景。

(2)如何理解狄德罗是一位“最具纲领性”的人物?

2018-01-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契约,并不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一种约定,而是共同体和它的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它以社会契约为基础,是合法的约定;它对一切人一视同仁,是公平的约定;它除了公共幸福之外,不能再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是有益的约定;它有公共力量和最高权力作保障,是稳定的约定。
——卢梭《社会契约》
(1)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2)在卢梭所生活的时代,社会主流思想有何特点?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
2010-03-02更新 | 890次组卷 | 2卷引用: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09—2010学年度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阻碍德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德国封建割据的政治局面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分散性。……当欧洲大部分国家建立中央集权政府,尽力抵制罗马教廷的横征暴敛,教廷便把经济损失转嫁到四分五裂的德国身上……德国成了“教皇的奶牛”。由于教会的经济实力和特权禁锢了德国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在要求政治民主的同时也强烈要求改革教会。

——以上材料出自《基督教史》

材料二   我日思夜想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在德意志皇帝召开的对马丁路德的听审会上,马丁路德最后总结说:“皇帝陛下和诸位王公阁下……除非能依据《圣经》的见证判定我的错误,或者根据显而易见的论据,依照《圣经》判定我有罪,而我的良心能坚信这判定合乎上帝的真道,否则我不能也不会收回我的主张。因为违背良心做事,我不平安,也不会接受。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别无选择。愿神助我,阿门。”随后德意志皇帝宣布马丁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

——《马丁路德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德国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材料三马丁路德称“我不能也不会收回我的主张”指的是什么?指出“不能收回”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从改革家身上可以学到怎样的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先秦中国思想界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周易大传》为代表的“天人协调说”,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对于自然既应有所因任,又应有所改造,人既应遵循自然规律,又应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但只有国君圣人、大人才有这种裁成辅相的功能。汉、宋以降,《周易大传》的天人协调思想融入“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发挥。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

材料二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主要用主客二分式来处理,以人为主体来认识客观自然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从而征服自然,使自然为人服务。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古希腊虽有天人和谐说,但希腊哲人更擅长于将“大自然作为外在于人类的,独立的认识对象”,形成较为发达的自然哲学,这种人与自然分离的精神到了近代有了更大的张扬,更多的思想家致力于讨论如知何去征服和战胜自然,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培根,他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康德哲学有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并且突出地提出了“人是自然的立法者”这一思想;黑格尔以“绝对唯心主义”的荒诞形式,把绝对理性不但视为全部自然界的主人,甚至把自然界看成是“精神”的“外化”的结果,这样,“理性”或“精神”就成了自然界的“创世主”。

——摘编自韩俊李尚明《从“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看人与自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在文明起源阶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的主要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上张扬古希腊文化的原因及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文明史观解读中西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观念的异同,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理想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并收的态度。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个国家。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等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思想根基和价值取向。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摘编自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治国方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7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材料二   欧洲北部各国的世俗统治者多半并不关心宗教改革的理论,而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当他们决定取消教廷的司法权时,他们就必须寻找能够表明整个教会无权行使这种司法权的证据,这就使他们与路德及路德的教徒们有了共同点

——摘编自【英】昆廷·斯金蚋《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概括路德在婚俗方面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路德的思想为什么能被当时的世俗统治者接受。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义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

——摘编自李科玲《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6-11-27更新 | 465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他们还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这些学者
A.肯定了人的重要性
B.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
C.阐述了社会契约论
D.正确分析了城邦制起源的历史原因
2017-02-24更新 | 38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辽宁省鞍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